《彷徨》读后感400字日记:在迷雾中寻找自我的微光
2023年10月15日 阴
合上鲁迅先生的《彷徨》,窗外的梧桐叶正簌簌落下。这本收录《祝福》《在酒楼上》等名篇的小说集,像一把钝刀,缓慢而深刻地剖开了我心中积压的迷茫。
一、铁屋子里的窒息感
《狂人日记》中"吃人"的隐喻让我脊背发凉。当吕纬甫在雪夜独白"我不过是一个影子"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何尝不是在现代社会的齿轮中逐渐失去形状?那些职场996的疲惫、社交媒体的焦虑,与百年前知识分子的困顿竟如此相似。
二、阿Q式的精神困境
最刺痛我的是《阿Q正传》。当看到他用"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时,突然在手机屏幕的倒影里看见了自己——用短视频麻痹焦虑,用消费主义填补空虚,这不正是新时代的"精神胜利法"吗?鲁迅笔下那根无形的辫子,至今仍拴在许多人的脑后。
特别在《孤独者》魏连殳的葬礼上,当众人机械地完成仪式时,我突然理解了先生所说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个发现让我在深夜的台灯下怔忡良久。
三、破茧的可能
但《伤逝》中子君的觉醒又给了我微光。虽然她最终走向悲剧,但那份"我是我自己的"的宣言,像黑夜里突然擦亮的火柴。合上书页时,我决定明天要去注销那个沉迷已久的娱乐APP——这或许就是经典穿越百年给予现代人的救赎。
400字的读后感终究装不下全部震撼,但先生笔下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身影,已在我心里种下了反抗麻木的种子。窗外,暮色中隐约可见新芽的轮廓。
《彷徨》读后感400字合集
彷徨读后感 400 字左右范文(一) 轻轻地,走进那个多灾多难的季节,挤一滴生命的翠绿, 涂满不堪回首的往事。他,就是鲁迅,黑夜中孤独的探索者, 为与黑暗的抗争耗尽了他满腔的热血,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带 着几缕彷徨走近他吧! 鲁迅先生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异常黑暗的年代。虽然,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令人振奋的,但毕竟它没能成功,中国还 是...
《彷徨》读后感(精选19篇)
《彷徨》读后感 篇1 《彷徨》是先生目击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分化”,一方面披露了妥协性,又一方面正在“转变”,社会的力量需要有人领导!然而曾被“新文化运动的”所唤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则又如何呢?在这样的追问下,产生了《彷徨》。在这方面,主要表现了那些从黑暗中觉醒,满肚子不平,憎愤,然而脑子里...
彷徨读后感100字(3篇)
彷徨读后感100字篇一 鲁迅先生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异常黑暗的年代。虽然,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令人振奋的,但毕竟它没能成功,中国还是陷入了混沌状态。鲁迅,他怀着一颗无私的爱国心,徘徊于黑暗中,苦苦追求民族的希望与光明。 他紧紧握着战斗的笔杆,冒着弹雨毒硫,坚强地、英勇地、不屈地战斗着。当然,鲁迅的这种“希望...
彷徨读后感600字
彷徨读后感600字 篇1 鲁迅的《彷徨》多是以农民知识分子作为中心人物,在思想苦闷的二十年代中期,鲁迅注意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精神上的穷困潦倒,无论是《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还是《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
彷徨读后感(8篇)
不能再彷徨了。 一缕月光,一本好书,一个启示,使我寻回真我,不再彷徨。 彷徨读后感 我特别喜欢看书,不管是社科还是文学都是我特别喜欢的类型。鲁迅先生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于是我读了鲁迅先生的《彷徨》。 首先解释一下彷徨的大概一世就是犹豫不决。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彷徨》是鲁迅先生目击了“...
鲁迅《彷徨》读后感5篇
鲁迅《彷徨》读后感1 在书城的那一夜,我彻夜未眠,却不再彷徨。吃完晚饭后,我和妈妈吵了一架,两人唾沫横飞,互不相让。吵了许久,我口干舌燥,摔门而去。口袋里还有一点钱,我去了24小时书城。我找了个靠窗的好位置坐了下来。这里可以看见月光,古朴的桌子上,还摆着一本鲁迅先生的《彷徨》。我很快的平复...
仿徨的读后感400字合集
彷徨读后感 400 字篇 1 记得在我孩童时,曾读过一些鲁迅的小说,可能那时年幼,看不懂它们,近 几天,我重读了《彷徨》,让我深深地感到先生那种深沉、愤慨,犹如匕首投枪,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复杂心情。 《彷徨》收录 1924 年的《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和 1925 年的《孤 独者》、《伤逝》、《离婚...
《彷徨》读后感
《彷徨》读后感 篇1 最早听到《彷徨》一名是在学《祝福》的时候,《祝福》中的祥林嫂这一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已是深入人心,那句:”我真傻,真的单知道下雪的时候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知道春天也会有,“这在鲁镇早已听腻了的诉苦声里却包含着祥林嫂无尽的痛苦与悔恨,可这又说明了什么呢?难道祥林嫂的悲剧...
《彷徨》读后感
读着《彷徨》,我感到一阵阵的痛苦,为那时凄惨的现状而痛苦,为那时麻木的人群而痛苦,然而在这痛苦之中,我又为有先生这样清醒的人们而感丝丝安慰。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铁肩担道义”的勇者,独立潮头,振臂呼喊,这样,时代才有希望,历史的车轮才能向前推。 《彷徨》读后感(二) 《彷徨》透过旧社会的人,物,事编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