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独思
一个高中生的深夜独白
窗外雨声淅沥,时钟指向十一点半。台灯在作业本上投下昏黄的光圈,我停下疾书的笔,突然被一种莫名的情绪攫住。这是高三以来第无数次这样的夜晚,但今夜似乎有些不同——雨声仿佛敲打的不是窗棂,而是我沉寂已久的心门。
翻开发皱的日记本,上一次记录还是半年前。那时写着“要考进年级前十”的誓言,墨迹已被时光浸得模糊。这四百字的作文要求,反倒成了让我直面自己的契机。原来忙碌的日子里,我早已习惯了用习题填满所有空隙,却忘了留白处才藏着真正的自己。
雨声中的回溯
记得高一时的第一个雨夜,我兴奋地在日记里写满对新生活的憧憬。那时每个明天都闪着光,连雨水都带着青草的甜香。如今同样的雨季,我却只在计算这场雨能否浇灭操场上体育课的哨声,好多出两节自习课。成长是否必然要以感知力的褪色为代价?笔尖在作文纸上停顿,洇开一个小小的蓝黑色墨点。
雨势渐大,邻居家练琴的孩童弹错一个音符。忽然想起我也曾那样笨拙地叩击过琴键,现在手指却只会机械地书写公式。那些被遗弃的爱好,那些不再联系的朋友,那些熄灯后偷偷写诗的夜晚,都被摞成教辅资料最底下的尘埃。这场雨仿佛在替我哭泣,为所有不曾好好告别就匆匆落幕的时光。
四百字的重量
老师总说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但当真正面对内心时,才发现四百字如此沉重。每一个字都要斟酌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评分标准,就像我们被修剪得整整齐齐的人生。或许叛逆不该是染发或早恋,而是敢于在雨夜里承认:我其实不喜欢刷题,我怀念那个会为一片银杏叶惊叹的自己。
雨声渐歇时,我终于写下最后一句:“如果青春注定是场大雨,愿我们都能保有被淋湿的勇气。”合上日记本的那一刻,远方传来隐约的雷声。忽然明白,这四百字不是作业,而是我在湍急河流中努力踩下的一个脚印——证明我曾如此真实而挣扎地活着。
明日太阳升起时,我依然会埋头于题海。但今夜雨停前的这段独处,这片四百字的自留地,将永远提醒我:在成为任何身份之前,我首先是我自己。台灯熄灭的瞬间,最后几滴雨从屋檐坠落,像少年心事般清脆地砸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