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时,父亲特意在餐桌插了面小国旗。母亲笑着给我剥了个水煮蛋,蛋壳上还用红笔写着"74"字样。"还记得你太爷爷的故事吗?"父亲突然问道,"1949年他站在天安门广场时,手里举着的红旗是用烈士鲜血染红的布做的。"这句话让我握着鸡蛋的手微微一颤,蛋黄的金色与蛋壳的红色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长安街上的红色海洋

上午随父母来到长安街,这里早已成为红色的海洋。人们手持国旗,脸上贴着爱心贴纸,满头银发的老人与骑在父亲肩头的孩童同样眼含热泪。当阅兵方阵踏着整齐的步伐经过时,地面传来的震动让我想起课本上写的"东方雄狮的觉醒"。最震撼的是老兵方阵,那些布满皱纹的手举起时,整个街道突然安静下来,只剩下相机快门声和压抑的抽泣声。

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奶奶突然努力挺直腰板,对着受阅部队敬了个军礼,她胸前勋章碰撞的轻响,成了这个早晨最动人的音符。

四合院里的国庆宴

中午在胡同里的祖宅吃饭,八仙桌上摆满了象征团圆的菜肴。姑父将炸酱面摆成五角星形状,堂妹用山楂糕拼出"国庆"字样。最让人惊喜的是太奶奶拿出了1949年的国庆报,泛黄的报纸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标题依然清晰可见。我们几个孩子传阅着这份珍贵的历史,油墨香混着院里的桂花香,成了记忆里最特别的国庆味道。

大人们聊着这些年国家的变化,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从粮票到移动支付。表哥拿出手机展示他拍摄的港珠澳大桥,夕阳下的钢铁长龙仿佛巨龙腾空。太奶奶眯着眼睛看了好久,喃喃道:"当年长江上架座木桥都要累死多少人,现在都能在海上建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