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读后感400字日记:父爱如山的沉默力量
一、初读《背影》的触动
今天重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400字的读后感竟让我几度哽咽。那个蹒跚翻越月台的肥胖背影,像一把钝刀缓缓剖开记忆——去年父亲送我来大学时,他执意扛着28寸行李箱爬六楼的模样,与文中父亲买橘子的身影渐渐重叠。
最难忘的细节
文中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描写,让我突然想起父亲总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工装。他们这一代人,把体面都穿在了子女身上。
二、父爱的双重解读
在400字的读后感写作过程中,我注意到文中父亲"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描写。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父爱的伟大,正在于他们总把艰难吞咽,却把轻松留给我们。就像我父亲明明腰伤未愈,却笑着说"箱子不重"。
两代人的情感密码
朱自清笔下那些欲言又止的对话,恰如我与父亲的日常。我们总用"钱够吗""记得吃饭"代替"我想你",用塞满特产的行李箱代替拥抱。这种东方式的含蓄,在400字的读后感里愈发显得厚重。
三、文字之外的回响
合上书本时,窗外的梧桐叶正沙沙作响。我突然拨通父亲视频,镜头里他惊喜又慌乱地整理衣领的样子,成了这篇400字读后感最鲜活的注脚。原来文学的力量,就是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清自己的幸福。
此刻特别想告诉父亲:那个总嫌您唠叨的少年,终于读懂了月台上摇晃的背影。您用半生演绎的沉默剧本,我会用余生慢慢回应。
背影读后感400字(12篇)
背影读后感1 第一次读朱自清的《背影》还是三十年前的事情,当时还是个孩子,对这篇文章也只是停留在划分段落、归纳段落思想以及提炼中心思想的层面上。这么多年过去了,人到中年,再次读《背影》,字里行间,浓浓的父爱扑面而来,不禁想起自己的父亲,以及那个叫我父亲的人。我在想:《背景》的文字朴实无华、笔下的父亲不...
背影读后感300字左右10篇
背影读后感300字左右1 没错,父爱如山,母爱似海。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深深感动了我,在他短短的文字间,糅合了多少言语难诉、笔墨难绘的情愫,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胖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诶!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每读到此处,我总是心潮澎湃,无端想起前事往影...
《背影》故事读后感100字(10篇)
《背影》故事读后感100字篇1 我读了朱自清的《背影》,我感受很深。在这时看到写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我读的都流泪了。我看到文章开始的时候,朱自清不爱他的父亲,觉得他很迂。当他理解了父亲的意思以后,知道父亲很爱自己,他也深深的...
《背影》读后感100字(通用24篇)
《背影》读后感100字 篇1 《背影》拥有几代读者,看过的人都说这篇文章很感人。是的,它也同时深深地触动了我。在我看来,文中最感人的是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小事,相信有很多人都和我有同感。这段文字,描写地十分细腻,在一些小动作描写的地方,都很到位。这篇文章也把作者的感情脉络理地十分清楚,同时也...
《背影》读后感(15篇)
《背影》读后感1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背影》,让我十分感动。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爷爷去世后,朱自清先生和他的父亲因为要料理爷爷的后事而聚在了一齐,当朱自清先生从浦口火车站坐火车回北京上学时,父亲为他送行的往事。文章通篇记录的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和细节,比如父亲不放心茶房,再三思考过后还...
最新背影读后感50字(五篇)
背影读后感50字篇一 ——题记 不久前,读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感触颇多,这让我联想到父爱如山,母爱似水这句话。我不明白人们为何这样说,但我知道,我很少会感受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也很少报以感动。《背影》一文是在朱自清家中遭遇变故后,他对父爱的感受。他外祖母去世,父亲被解职,这对一个刚满...
《背影》读后感600字7篇
《背影》优秀读后感600字1 读朱自清的《背影》,我不禁潸然泪下.看到我父亲的 背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年冬天,我是走读生,家离学校较远,一早一晚的奔波也就成了麻烦事.父亲每天晚上总是按时来接我,我也不是小孩子了,主动要求早上自己走去学校.那天早上,由于昨晚熬到深夜,我实在没法起床,眼睛不知不觉...
背影 读后感50字
《背影》读后感 1、《背影》塑造了一位家境突变,贫寒了的父亲,虽年事已高、行动不变,父亲却执意要将儿子送到火车站,“嘱咐路上留意,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作者当时还笑话父亲有些迂,唠唠叨叨的,就像对小孩子一样。可读到这情节,我深深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牵挂和爱,无论儿子多大,在父亲眼中都是...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精选23篇)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篇1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大师。《背影》是他1925年10月写的。文中说“我”的父亲由于家道衰落,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在办完祖母的丧事后,“我”到北京念书,父亲到南京去谋事,在火车站,父亲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肥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路,爬上去又爬下来,到对面的月台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