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红书400字

红书读后感400字:一场心灵的自我对话

2023年10月15日 晴

合上荣格的《红书》,仿佛刚结束一场跨越百年的精神漫游。这本被称作"深度心理学圣经"的手稿,用400字的读后感实在难以道尽其中奥妙,但此刻我只想记录那些击中内心的瞬间。

一、直面阴影的勇气

书中那些诡谲的曼陀罗图案和梦境记录,让我想起上周心理咨询时老师的话:"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不愿承认的自己。"荣格用红墨水亲手绘制的插图,何尝不是对潜意识最赤裸的呈现?昨夜我尝试像书中建议的那样,在日记里与"另一个我"对话,结果写满三页纸后竟泪流满面。

二、符号中的宇宙

特别震撼于第73页的太阳树意象,那些缠绕的根系与枝桠,分明是神经元突触的放大版。突然理解为何译者坚持保留原书皮革触感——当指尖摩挲过烫金标题时,真的能感受到知识通过触觉直抵心灵。今天路过公园枫树,竟第一次注意到叶片脉络与书中炼金术符号的相似性。

三、日常中的超验体验

早餐时盯着咖啡漩涡出神,忽然明白荣格所说的"神圣就在平凡中"。下午整理书架,鬼使神差把《红书》与童年相册并排放置,这个无意识举动让我怔忡良久。400字的阅读笔记早已超限,但心灵的地图才刚刚展开。

此刻台灯将书脊投影在墙上,那抹暗红像跳动的火焰。终于懂得序言里说的:"这不是结束,而是唤醒。"明天,我要带着这种觉醒重新审视镜中的自己。

读红书的读后感400字合集

《红岩》读后感 400 字(精选篇 1)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 《红岩》里,我最钦佩江姐。开头不久,江姐的形象就已树立起来了。当她 知道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而变得不堪一击,却是擦 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 革命者,是...

读一本红书的读后感400字合集

【篇一:读红书《党旗飘飘》读后感】 最近,我读完了《党旗飘飘》这本书,这书让我受益匪浅,它记 载了中国 1910~2010 年整个历史,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 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刘思扬出身豪门 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所有这一切展现在 我眼前,那是多么让人激动、...

红书读后感(通用5篇)

红书读后感1 天下散文何其多哉?但能把政治和文学结合得精妙的,怕是不多。一直觉得政治有着大家长般严肃的外表,因而缺乏可亲的温度,教科书上关于伟人的故事又少了些灵动——直到我遇见梁衡先生的红色散文。已经许久没有坐下来将书翻开后便一气呵成地读完,但从《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逊中抬起头来已是子夜。先生的...

红书读后感(通用8篇)

红书读后感1 天下散文何其多哉?但能把政治和文学结合得精妙的,怕是不多。一直觉得政治有着大家长般严肃的外表,因而缺乏可亲的温度,教科书上关于伟人的故事又少了些灵动——直到我遇见梁衡先生的红色散文。已经许久没有坐下来将书翻开后便一气呵成地读完,但从《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逊中抬起头来已是子夜。先生的...

红书读后感十篇合集

【最新】红书读后感(十一)红书,顾名思义便是记录革命过程的书籍了.像>.>这样的红书所有的中国人应当 都不会陌生.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而自然的爱国心来阅读一本红书.>是一本真实 地用数字和资料记录共产党的诞生和成长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的所有风风 雨雨的书.其中记录的最令人有所感触的便是那些为了新的...

红书读后感(通用5篇)

第一篇:红书里的奇幻世界 在翻开《红书》之前,我从未想过会踏入这样一个充满奇幻与神秘的世界。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潜意识深处的大门。书中的文字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将我带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境地。那些奇异的意象,仿佛是从另一个维度传来的信号,不断冲击着我的认知。我看到了各种...

读后感红色经典400字合集

红色经典读后感 400 字(一) ;;《红色之旅》读后感 《红色之旅》再次把我带回到上个世纪那腥风血雨的年代:硝烟 弥漫于整个大地,国家四分五裂,国恨家仇;;那是一段屈辱史!然而, 无数仁人志士怀着一颗赤忱的爱国心, 为解救人民为解救民族而艰苦 探索……在此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登上历...

《红书》读后感

《红书》读后感1 革命是一项神圣的工作,无论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还是勤勤恳恳的为人民做事。可是,不叫的狗是最可怕的,没有硝烟的战斗更是令人惊心动魄:谈笑间,一个异样的动作,一个不自然的表情,甚至一个眼神,都有可能牺牲。而杨子荣正是执行这种异常危险工作的人。杨子荣是东北联队的侦查英雄。1946年,他...

《红书》的读后感

《红书》的读后感 那天,我翻开了《红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向过去的大门。书里的故事,就像老电影一样,让我笑中带泪,泪中带笑。记得书中有个情节,主人公因为一次偶然的相遇,竟然在图书馆邂逅了多年未见的老友。两人一见面,就像是多年的好友重逢一样,聊得火热。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和邻居家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