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巴金家400字

《巴金家》400字读后感日记:封建枷锁下的觉醒

2023年10月15日 晴

合上《家》的最后一页,窗外的梧桐叶正沙沙作响,仿佛高家大院的叹息穿越时空落在耳边。这部巴金先生笔下的封建家族史诗,用400字的篇幅难以道尽震撼,却在我心里凿开了一道光。

一、吃人的礼教具象化

觉新的委曲求全像钝刀割肉般刺痛。作为长房长孙,他跪在祠堂接受"家族荣耀"的烙印时,我分明看到封建礼教如何将活人制成标本。巴金用"作揖主义"这个关键词,精准剖开了旧式文人精神阉割的悲剧。

二、梅表姐的绣花鞋

当鸣凤投湖的涟漪荡开在书页间,那双向我走来的三寸金莲突然有了温度。这个细节像锋利的簪子,挑开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华美外袍——那些绣着缠枝莲的裙裾下,裹着多少正在腐烂的脚骨。

特别记得觉慧撕毁《烈女传》的场景,碎纸如雪片纷飞。这个400字读后感里最鲜明的意象,象征着新青年对吃人典籍的决裂。巴金让文字成为手术刀,解剖出封建细胞里的癌变组织。

三、黑漆门洞里的光

当觉民毅然跨出高家门槛时,月光在他肩头镀了银边。这个定格让我想起巴金家400字读后感的精髓:黑暗最浓处,人性的微光反而更加耀眼。那些被时代碾碎的灵魂,最终都化作照亮后来者的星火。

夜已深了,书桌上的《家》静静摊开在400页。突然明白巴金为何坚持用白话写作——唯有最朴素的文字,才能承载最炽热的呐喊。合上日记本前,我在扉页写下:有些枷锁,必须用血泪融化。

巴金家读后感14篇

整本书就是围绕着觉民、觉慧两兄弟怎么和那个旧社会、旧制度作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为主题贯穿始终,让人看了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巴金家读后感篇3 多年前看过巴老的《家》,那时年幼只是囫囵地翻阅一番。记忆中只铭记着那个富有朝气,勇于反抗的热血青年觉慧。今日,在偶然间翻开那微微泛黄的纸张细细品读,心中百感交集...

巴金《家》前十章读后感400字合集

巴金家读后感 400 字(精选篇 1) 我从来都不喜欢描述封建时代关于大宅子故事的书,觉得读来味同嚼蜡。但 是却有例外,家吸引了我。《家》一书写的是中国社会剧烈和巨大的变革一代青 年的历程。觉新、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三种不一样的性格,他们出身在四世 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馆中。 家,是灵魂栖息的港口,...

巴金家读后感200字小学生10篇范文

巴金家读后感200字1 《家》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 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

巴金《家》读后感11篇

巴金《家》读后感11篇 巴金写的《家》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大家庭,本来充满着欢声笑语,却不断从里面冒出两个邪恶的字:封建。为什么男色儿要留辫子?为什么丫环刚过18岁就被逼的嫁出去?为什么男女不能同等,等等。但这也是社会的封建、自私。不就是把丫环卖给了一个有钱人的老板,赚来能买两个丫环的钱...

巴金的《家》读后感

巴金的《家》读后感1 家,可以让你想到什么?家,在人们的眼中,都是爱的代名词,是避风的港湾,是永恒的栖息地,但无论如何形容,家就是一个能给你幸福温暖的处所,它就是爱。然而,巴金先生的小说中,“家”却是一个明争暗斗却不见硝烟的战场。《家》主要讲述了一个旧社会封建礼教的大家庭中所发生的故事...

巴金家读后感500字左右

篇1:巴金家读后感500字左右 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惦念的归属;家,是陪伴的摇篮。故事《家》讲的是,爸爸下班回家和儿子的对话,情节耐人寻味。一天,爸爸下班回到家,心里很烦恼。见到爸爸回来,儿子问爸爸:“爸爸你一小时挣多少钱?”爸爸说:“我一小时挣二十美元。”儿子说:“爸爸,您可以借我10美元吗...

巴金家读后感500字合集

家巴金读后感 500 字(1)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 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 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 义。他与他的梅...

巴金家读后感

巴金家读后感1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他没有上过大学,是书籍培养他成为杰出的作家。巴金视书为老师,为良友。他从书中汲取了大量的养料,为他以后的作品铺垫了基础。巴金读书的情况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多、广、精。多是指巴金一生读的书量多,有百本小说;广是说巴金不仅读中国的文学,而且在香表哥...

巴金家读后感100字合集

一年级巴金的读后感 100 字 巴金的读后感 1 读了这篇*我深刻了解了家的重要性。有的人有家却不懂得 珍惜,有的人没有家却盼望有家,家不就是一家三口快快乐乐的 生活在一起吗?看了《家》这篇*,我大概明白了一些道理。家是 爱的居所,只有在那里才有最动人的真情。 巴金的读后感 2 家写出了包含在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