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念书的孩子观后感400:一个夏夜的心灵独白

念书的孩子观后感400:一个夏夜的心灵独白

七月十五日 星期四 闷热

今晚看完《念书的孩子》,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闷得发慌。窗外蝉鸣聒噪,屋里电风扇吱呀作响,却吹不散心头的郁结。这部电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这些城里孩子从未真正理解过的另一个世界。

那双渴望知识的眼睛

电影里的小主人公每天要走四个小时山路去上学,书包里除了课本,还有当作午餐的冷红薯。当他蹲在田埂上,一边啃着干硬的红薯一边专注地看着课本时,那双眼睛里闪烁的光芒,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书架上那些落灰的课外读物是何等奢侈。我们拥有明亮的教室、丰富的书籍、随时可用的网络,却常常把学习当作负担;而他们,连获得最基本的教育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知识改变命运的重量

影片中最让我震撼的一幕是暴雨中的山路。小主人公冒着大雨,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学校赶,摔倒了就爬起来,护着怀里的书包继续往前走。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重量。对我们来说,读书可能只是为了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但对那些孩子而言,读书是走出大山的唯一希望,是照亮黑暗生活的那束光。

反思自己,我们是否太习惯于拥有的理所当然?当我们在抱怨作业太多、补习班太累时,有多少孩子正在为能够继续读书而苦苦挣扎?电影里老师的那句话一直回响在我耳边:"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给予机会,但不是每个孩子都得到了机会。"

从观感到行动

看完电影后,我做了一個決定:整理出不再需要的书籍和文具,通过公益组织捐给山区的孩子们。也许这点帮助微不足道,但至少是我能做的事情。同时,我也要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不再虚度光阴。

这部影片给了我太多触动,让我意识到自己作为学生的责任和幸运。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这部电影,能关注那些为了读书而拼命努力的孩子们。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实实在在的机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