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为您找到约 2490 条关于 "哲理" 的结果

观鸟思古:重读白居易鸟的古诗有感

古典诗词 2025年10月03日 5 次浏览
观鸟思古:重读白居易鸟的古诗有感晨起观鸟之思清晨微雨初歇,我独坐窗前,忽闻窗外阵阵鸟鸣。推窗望去,几只黄鹂在枝头跳跃嬉戏,羽毛被雨水濡湿后更显鲜亮。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那首著名的鸟的古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诗中仁心白居易的这首诗作,虽...

长风破浪会有时——记一次登山感悟

古典诗词 2025年10月03日 6 次浏览
长风破浪会有时——记一次登山感悟一、雾锁山径清晨五时,闹钟划破寂静。窗外天色混沌,层云低压,一如我近日的心境——迷茫而沉重。学术上的瓶颈、生活里的琐碎,像无形的藤蔓缠绕脚步,使人常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惶惑。今日决意独攀城郊的翠微峰,并非闲情逸致,实是想寻一处无人之境,大口呼吸,或许能呼出胸中块垒。...

七下所有古诗

古典诗词 2025年10月03日 5 次浏览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古诗中的四季与情怀春日的诗意清晨翻开七下的语文课本,那些熟悉的诗句又映入眼帘。韩愈的《晚春》中"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让我仿佛看到了校园里盛开的樱花,粉白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放学...

八月十五古诗中的团圆夜思

古典诗词 2025年10月03日 7 次浏览
八月十五古诗中的团圆夜思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自古便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翻阅古籍,无数以“八月十五”为题的诗词歌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无不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哲思。今夜,月华如练,我独坐窗前,在古籍墨香与天上明月之间,开启一段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一、古诗中的...

客中初夏古诗

古典诗词 2025年10月03日 5 次浏览
客中初夏古诗闲记时令流转中的诗意思索今日重读司马光《客中初夏》一诗,忽觉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生命力。"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开篇两句便勾勒出初夏特有的清新景象。雨后天晴,南山苍翠欲滴,仿佛透过千年时光,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湿润空气中草木的芬芳。诗人用"转分明"三字,不仅写出山色由朦胧...

山行古诗解释:一场与杜牧的心灵对话日记

古典诗词 2025年10月03日 5 次浏览
山行古诗解释:一场与杜牧的心灵对话日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启示清晨推开窗,远山如黛,忽然想起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句子。这句山行古诗解释中最富哲理的意象,让我决定带着诗集去郊外踏秋。石径斜上的生命思考踩着落叶沙沙作响,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的场景在眼前展开。那些被岁月磨圆的青...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个傍晚的沉思日记

古典诗词 2025年10月03日 5 次浏览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个傍晚的沉思日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作文开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想(五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我并没有这种幽幽的伤感。我却有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异曲同工的感觉。许多人认为日落代表结束或衰落,但我认为日落不是结束,而是重新开始。日落没有日出...

游山西村的古诗

古典诗词 2025年10月03日 5 次浏览
游山西村的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次难忘的乡村之旅今天,我偶然读到陆游的《游山西村》,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深深打动了我。这让我想起去年夏天的一次乡村之旅,仿佛诗中的画面就在眼前重现。山重水复疑无路那天,我和家人驱车前往一个偏远的山村。导航显示只有半小时车程,但山...

山中留客古诗与我的山居日记

古典诗词 2025年10月03日 5 次浏览
山中留客古诗与我的山居日记初遇山中留客古诗记得那是一个春日的午后,我独自一人来到这座远离尘嚣的山中小屋。小屋是祖父留下的,虽然简陋,却充满了岁月的痕迹和温暖的回忆。我坐在窗边的旧木桌前,随手翻开一本泛黄的诗集,恰好是唐代诗人张旭的《山中留客》。诗中写道:“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记我的恩师日记

古典诗词 2025年10月03日 5 次浏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记我的恩师日记窗外细雨绵绵,教室里粉笔灰簌簌落下,王老师的身影在黑板前微微佝偻。突然想起李商隐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笔尖在日记本上洇开一片墨痕。第一缕蚕丝记得初一时我的作文总被批"辞藻堆砌",是王老师用红笔在周记本上写下:"文字要有温度,就像春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