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学做沙包的日记300字

学做沙包的日记300字:一针一线里的童年回忆

缝制初体验

今天妈妈教我学做沙包。她拿出碎花布、绿豆和针线盒时,我兴奋得直搓手。妈妈先示范了穿针引线,银针在阳光下划出细小的光弧,线头却总和我捉迷藏。第三次尝试才成功,原来舔一下线头能让它变乖!

笨拙的针脚

缝制长方形布兜时,我的针脚歪歪扭扭像蚯蚓爬。妈妈笑着握住我的手:"每针距离要匀称,回针要压住前一线。"布面上渐渐出现整齐的"小火车轨道",绿豆沙沙漏进布袋的声音,像下起一场绿色的雨。

意外的艺术

封口时我偷偷在接缝处绣了颗星星,妈妈惊喜地发现这个彩蛋。我们给沙包塞了八分满,捏起来既有质感又不硌手。抛接测试时,淡蓝色的沙包在空中划出抛物线,碎花布里的雏菊图案旋转着,像微型降落伞。

传承的温度

晚上我把沙包放在枕头边,闻到布料上淡淡的樟脑味。妈妈说她小时候也用同款布做过沙包,那些磨损的针脚里藏着外婆的手温。300字的日记本写满了,但沙包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明天要和小伙伴玩跳房子呢!

这个手掌大的手作沙包,装着三代人的童年记忆。缝制时扎破手指的痛、线头打结的焦躁,都在沙包高高抛起时化作了笑声。或许手工的魔力就在于此,让时光在针线交织间变得柔软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