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粉笔日记300之:讲台边的碎语与三尺光阴

粉笔日记300之:讲台边的碎语与三尺光阴

一、灰白的痕迹

粉笔灰簌簌落下时,总在黑板左下角积成小小的雪山。这是粉笔日记300之的第287个标记——用半截白色躯体在铁皮盒边划下的刻痕。班主任老陈说,每支粉笔都藏着三万个字的寿命,而我的计数方式更朴素:当它短到捏不住时,便该退休了。

1. 磨损的棱角

晨光透过玻璃窗斜切进教室,照见讲台上横七竖八的"老兵"。最短的那支仅剩指甲盖长度,棱角早已磨圆,像被潮水反复冲刷的鹅卵石。粉笔日记300之的第七十二条写道:"今天李小明用粉笔头砸王小红的后脑勺,代价是抄写《少年中国说》三遍。"

二、彩色的例外

铁盒角落里躺着几支彩色粉笔,那是教导主任特批的"特权阶级"。粉红用来标注重点,天蓝书写公式推导,而鹅黄色——总在毕业季被借去写"前程似锦"的横幅。粉笔日记300之的第154页记录着:"初二(3)班用掉整整十二支黄色粉笔,因为张老师坚持要把每个学生的名字都描上金边。"

2. 消失的蓝色

最令人惋惜的是那支钴蓝色。本该用来画地理课上的洋流箭头,却被调皮鬼们截获,在厕所隔间门板涂满歪扭的鲸鱼。粉笔日记300之的第211条用红笔补注:"本案至今未破,现存物证仅剩1.2厘米笔头,锁在教务处抽屉第三格。"

三、末页的算术

铁盒见底那天,我在粉笔日记300之的末页算了笔账:按每支粉笔书写2000个汉字计算,这个学期我们共同完成了六十万字的时空穿越——从勾股定理到《岳阳楼记》,从细胞结构到鸦片战争。最后半支粉笔现在躺在博物馆般的铅笔盒里,它身上还沾着未擦净的三角函数。

放学前值日生总要把黑板擦得锃亮,但那些嵌入缝隙的粉末,早随着三百支粉笔的骨灰,永远砌进了教室的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