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煮炸酱面日记300:一碗面的温情岁月

煮炸酱面日记300:一碗面的温情岁月

2023年10月15日,这是我第300次记录煮炸酱面的日子。窗外的梧桐叶飘落,灶台上的铁锅咕嘟作响,炸酱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厨房,这是我与这碗面相识的第三个年头。

初遇炸酱面的那一天

记得第一次煮炸酱面是在2020年的冬天。疫情封锁期间,我翻出母亲手写的食谱,尝试复制她常做的那碗炸酱面。五花肉切丁、黄豆酱炒香、黄瓜切丝……每一个步骤都生疏却充满期待。当面条捞出锅,拌上深褐色的炸酱时,我尝到了家的味道。从那一天起,我决定开始记录每一次煮炸酱面的过程,不知不觉竟积累了300篇日记。

300次煮面的变与不变

在这300次实践中,炸酱面的配方悄然演变。最初严格遵循母亲的方子,后来逐渐加入自己的创意:有时添一勺郫县豆瓣酱增加辣味,有时用香菇代替肉丁做成素食版本。但不变的是那份仪式感——总是选用手工擀的面条,总是慢火熬炸酱,总是用蓝花碗盛装。日记里详细记录了每一次的调整:第47次发现甜面酱和黄豆酱的比例以3:7最佳;第128次领悟到炸酱时加少许白糖能提鲜;第215次尝试加入核桃碎增添口感。

舌尖上的记忆地图

炸酱面不仅是食物,更是记忆的载体。第89次煮面时,我正在读老舍的《四世同堂》,书中描述的北平炸酱面让我特意增加了黄瓜码;第156次恰逢中秋,我在酱料里加入了蟹黄,创造性地做成“蟹黄炸酱面”;第273次是母亲生日,我完美复刻了她当年的味道,她在电话那头笑着说:“这比我自己做的还好吃了。”这些时刻都被珍藏在日记里,一字一句都是生活的注脚。

烹饪即修行

煮炸酱面300次,让我理解了什么是“一生悬命”。对待食物如对待人生,需要耐心、专注和不断调整的勇气。炸酱要熬四十分钟才能醇厚,面条要煮八分钟才够劲道,切黄瓜丝时刀工从粗陋到精细,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淬炼。日记里不仅有食谱,还有心境的变化:从最初的焦虑匆忙,到现在的从容平和,灶火映照着我成长的轨迹。

翻看这本厚厚的日记,300篇记录,300碗炸酱面,300个故事。食物之所以美味,不仅在于技艺,更在于其中灌注的情感和时光。明天,我将开始第301次煮炸酱面,新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对生活最质朴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