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关于拔牙的日记300字

关于拔牙的日记300字:一颗智齿的告别仪式

1. 恐惧与决心

清晨7点,我站在牙科诊所门口,手里攥着病历本。那颗折磨我半年的右下智齿,今天终于要和它做个了断。300字的日记或许装不下这场"微型手术"的复杂心情,但我想用文字记录下这段独特的经历。

1.1 最后的早餐

特意吃了双份的煎饼果子——听说拔牙后只能喝粥。食物划过那颗肿胀的智齿时,它似乎感知到命运般微微发颤。我用舌尖最后描摹它崎岖的轮廓,像在告别一位老友。

2. 手术台上的12分钟

无影灯亮起的瞬间,我数清了天花板上有37个蜂窝状孔洞。麻醉针扎入牙龈的刺痛感,像被蜜蜂蛰了三次。当医生拿着钳子靠近时,我死死抓住扶手,听见器械碰撞的金属声在颅骨内回荡。

2.1 离体的瞬间

"咔"的一声脆响后,医生举着血淋淋的牙齿说:"看,牙根是弯的。"这颗长约2厘米的智齿,末端果然带着鱼钩般的弧度。我突然理解过去半年为何总在深夜被钝痛惊醒。

3. 棉花与冰袋的24小时

咬着止血棉球的下午,我歪在沙发上用手机记录:"14:37 麻药渐退,疼痛像涨潮般涌来。冰袋在右脸画出冰与火的疆界..."300字的日记本很快写满,又续了半页。

当夜半疼醒时,月光照着床头柜上的消炎药。我摸着凹陷的牙床,突然想起那颗被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智齿——它曾是我身体的一部分,现在却成了医学标本。这个认知让疼痛都变得哲学起来。

4. 愈合期的顿悟

第七天拆线时,医生笑着说恢复得很好。我对着镜子舔那个光滑的缺口,想起《百年孤独》里蕾梅黛丝升天时留下的牙洞。有些告别看似痛苦,实则是给生命腾出更舒适的空间。

现在,每当我用右边牙齿咀嚼食物,总会想起那个充满碘伏味道的上午。原来300字真的不够,这段经历值得用更长的篇幅铭记——关于疼痛,关于勇气,关于身体自我修复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