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大自然日记300字:山间晨雾与溪畔遐思
晨曦初启
凌晨五时三刻,闹钟未响而人已清醒。推窗望去,远山犹抱琵琶半遮面,乳白色的雾霭如流动的琼浆,自谷底缓缓升腾。这般景象催我速速整装,携笔记本与铅笔,踏着露水往深山行去。
山路蜿蜒如蛇,两旁的狗尾草还挂着夜馈赠的珍珠。每走一步,便有数粒露珠滚落靴面,凉意透过帆布渗入肌肤。松针铺就的地毯软韧非常,踩上去沙沙作响,似与林间早起的画眉对答。此时雾气愈浓,十步外已难辨路径,唯闻溪水琤琤,如隐士弹奏素琴。
雾中偶得
行至半山腰,忽见一株野柿树斜出岩壁,橙红的果实缀满枝头,宛若悬了千百盏小灯笼。雾气流转其间,果实在白纱中时隐时现,竟似《山海经》所载仙果。取笔记本欲速写此景,铅笔尖才触纸面,便有三五山雀掠过头顶,振翅声惊落几颗熟透的柿子,噗噗坠入溪中。
循声往溪边去,见水流清浅,卵石斑驳。有毛色油亮的松鼠沿对岸榆树疾驰而下,抱起一枚顺流而下的柿子,又闪电般窜回树梢。这般机敏身手,教人想起《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万物生灵各有其生存智慧。
溪畔沉思
择一平坦青石坐下,取出布袋里的搪瓷杯,舀取溪水啜饮。清冽之中略带甘甜,较之城中的过滤水多了几分山野灵气。水中倒映着渐散的雾霭与初升的朝阳,金光碎成万点星辰,在涟漪间跳跃闪烁。忽然懂得王阳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之论,此刻的溪水、雾气、阳光与吾之身心,确然浑融无间。
翻开日记本写下见闻,墨迹在微潮的纸页上略略晕染。记录野柿树的馈赠时,忽闻远处传来樵夫砍斫声,空空然如古寺敲磬。这声响非但不觉嘈杂,反使山愈静而心愈明。想起苏轼《记录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之叹,此刻我虽独行,却与整座山岚成了知己。
归途拾粹
日上三竿时雾气散尽,归途可见草叶间蛛网密布,每张网上都缀着钻石般的露珠。有胆大的山蚂蚱跳上我的裤脚,碧绿鞘翅在阳光下泛着翡翠光泽。小心将其引至草茎,它后足一蹬便消失于丛莽——这小小生灵,亦拥有整座山谷的自由。
回到寓所整理笔记,发现不知不觉已写下千余字。最珍贵的却是某页空白处无意压扁的野花,紫色花瓣虽已萎蔫,却仍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香气象是山灵盖在纸页上的印章,提醒着我:每一次拥抱自然的旅程,都是与天地进行的无声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