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喂鸡日记300:一场与生命的温柔对话

喂鸡日记300:一场与生命的温柔对话

晨光里的第一次相遇

清晨五点,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我提着装满玉米粒的竹篮走向后院。这是《喂鸡日记300》的开篇,也是我与这群小生命契约的开始。三百天前,父亲将一窝黄绒绒的雏鸡交到我手中时,它们还不及掌心大,如今已能扑棱着翅膀迎接我的到来。

羽毛下的温度

蹲在鸡舍前数着第300个日子,指尖触到最活泼的那只芦花鸡的冠子。它竟没有躲闪,黑豆似的眼睛映着朝霞,让我想起日记本里夹着的第45页——那天暴雨突至,我抱着发烧的小花狂奔向兽医站,它的体温透过毛衣传递到胸口,像揣着个不安的小火炉。

食槽边的哲学课

撒下第300把饲料时,突然发现鸡群有着严格的进食秩序:年长的母鸡总会啄开最硬的谷壳,留给蹒跚学步的小鸡仔。这让我在《喂鸡日记300》的空白处写下:"它们教会我的,比任何社交礼仪课都生动。"

300天的蜕变

从最初战战兢兢地戴橡胶手套喂食,到现在能徒手检查每只鸡的爪垫;从对照养殖手册配比饲料,到能通过鸣叫声判断它们的情绪。这三百篇日记里,藏着二十七个被啄破的创可贴,十五次成功接生的记录,还有某个深夜为死去的小黑鸡写的十四行诗。

羽毛笔写就的时光

合上墨绿色封皮的《喂鸡日记300》,封底夹着去年秋天收集的七彩羽毛。突然明白父亲让我坚持记录的深意:当数字成为岁月的刻度,生命便不再是模糊的概念。明天清晨,竹篮里依旧会盛满金黄的玉米,而第301页的空白,正等待新的故事降落。

或许真正的成长,就藏在这日复一日的弯腰与注视之间——就像母鸡教会小鸡啄食那样,生活也在用最朴素的方式,教会我们敬畏与爱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