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红薯300字日记:秋日田间的劳动与收获
一、晨光中的红薯地
清晨六点,雾气还未散尽,我扛着锄头跟着爷爷走向后山的红薯地。露水沾湿了裤脚,泥土的腥气混着红薯叶的清香扑面而来。爷爷用粗糙的手指划开藤蔓,露出下面鼓胀的土包:"看,这些裂缝底下都藏着大红薯哩!"
1. 第一次下锄
学着爷爷的样子,我高举锄头却不敢用力,生怕刨坏红薯。锄尖刚入土就撞到硬物,扒开土层,三个紫红色的胖红薯像婴儿般蜷缩在一起。爷爷笑着说:"今年雨水好,红薯都长得比拳头大。"
二、劳动的滋味
太阳渐渐毒辣起来,汗水顺着下巴滴进土里。重复的弯腰动作让腰背发酸,但每当刨出一串完整的红薯,那种带着泥土芬芳的成就感就冲淡了疲惫。表弟突然惊呼着举起个"巨无霸",足有两斤重的红薯引得大家围过来拍照。
2. 田间的野趣
休息时发现刨开的土里藏着蚯蚓和地老虎,几只麻雀蹦跳着啄食我们翻出来的虫卵。奶奶用红薯藤编成草环戴在我头上,说这是她小时候的玩具。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隔壁地块已经开始装车了。
三、满载而归
日头偏西时,地头堆起小山般的红薯。爷爷挑出几个细长的说要烤着吃,妈妈则计划着做红薯粉。我的运动鞋糊满泥巴,指甲缝里嵌着黑土,但看着三轮车上颤巍巍的红薯堆,突然明白课本里"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暮色中,载满红薯的车吱呀呀驶向炊烟升起的方向,身后是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潮湿的生机。这场劳动教会我的,远比作文本上300字的记录丰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