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300字日记东关街的烟火旧梦

300字日记东关街的烟火旧梦

晨光中的石板路

清晨六点半,东关街尚在薄雾中沉睡。青石板路被露水浸润得乌黑发亮,偶有早起的老人提着竹篮踽踽独行,布鞋底与石板的摩擦声仿佛百年前的回声。我坐在「聚香斋」门槛上记录见闻:瓦当滴落的宿雨在笔记本上晕开墨迹,卖酥糖的铺子正卸下第一块门板,黄铜秤盘与玻璃柜台的碰撞声惊醒了檐角的铜铃风铎。

午后的时空叠影

正午阳光刺破彩绸伞阵,将「谢馥春」香粉店的雕花木窗切成碎片光斑。游客举着手机涌过四喜汤圆店时,我躲进边巷用铅笔速写:漆器匠人用砂纸打磨胎体的韵律,像在为时光包浆;剪纸艺人的银剪在红纸间游走,落下隋炀帝龙舟的残影。茶社里飘出扬州清曲的只言片语,与咖啡机的蒸汽在窗棂上交缠成奇异的和弦。

暮色里的永恒瞬间

华灯初上时爬到文昌阁顶楼,整条街变成流淌的鎏金河。灯笼群次第亮起,从「冶春茶社」的橘红到「三和酱园」的暖黄,最后「个园」的竹影灯笼在晚风里摇碎满墙墨韵。突然听见打更人敲响竹梆——原是民宿安排的表演,却让穿汉服的少女们笑出了二十一世纪的酒窝。我在日记本最后写道:这条街最动人的并非保存完好的古代,而是每个时代都坚持在此留下自己的刻痕。

返程时买下剪纸艺人创作的「东关街全景」,十厘米见方的红纸里,明代城垣与共享单车在银杏叶形的镂空中相望。或许所谓千年文脉,不过是无数个「当下」在此生根发芽时,都不忘给过往的时光留一扇看得见风景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