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一扁日记不少于300字

一扁日记不少于300字:秋日校园的碎影

清晨的微光

早晨六点半,闹钟划破寝室的沉寂。推开窗,秋日的风裹着桂花香撞进怀里——这是写一扁日记不少于300字的好时机。我翻开皮质笔记本,钢笔在纸面沙沙游走,记录下晨跑时看到的景象:图书馆前的银杏叶开始泛黄,像一把把小扇子悬在枝头,偶尔有几片打着旋儿落进喷水池,惊散了几尾红鲤。

课堂的灵感碎片

现代文学课上,老师讲到汪曾祺的“人间草木”,突然意识到一扁日记不少于300字的关键在于细节。我偷偷在课本边缘记下:后排男生毛衣起球的样子像蒲公英,讲台粉笔灰在阳光里跳舞,窗外梧桐树影在课桌刻痕上流动...这些都将成为今晚日记的素材。

午后的观察实验

食堂的玻璃窗前,我刻意放慢扒饭的速度。三号窗口阿姨舀菜时总会多抖两下勺,戴眼镜的男生每次都要凑近辨认菜牌,穿红裙子的女生用筷子尖把青椒丝一根根挑出来...原来完成一扁日记不少于300字根本不需要刻意编造,生活本身就是永不枯竭的素材库。

黄昏的顿悟

操场边的台阶被夕阳烤得发烫。翻开早晨写的半页日记,突然发现字数统计显示287——还差13个字才够一扁日记不少于300字的要求。于是补上最后一段:“西边的云霞正在燃烧,有学生抱着吉他唱《南方姑娘》,跑道上穿荧光鞋的姑娘第三圈经过时,鞋尖亮起两点翠绿的星。”墨迹未干,但我知道这次够了。

回寝路上遇见班长,她问怎么最近总见我在写写画画。“在练习写一扁日记不少于300字。”我晃了晃笔记本。树叶的影子落满全身,像被盖上了流动的邮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