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日记300字初二:重读《背影》有感
一、初读与重读的心境变化
今天,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读后感日记,要求300字左右。我再次从书架上取出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本薄薄的散文集我已读过多次,但每次都有新的感触。记得第一次读《背影》是在小学,那时只觉得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场景有些滑稽,并不能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如今身为初二学生,随着年岁增长,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逐渐被学业和朋友占据,重读这篇经典,眼眶竟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朱自清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了父亲蹒跚的背影,那“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肥胖身影,在月台上艰难地攀爬。作者当时已是二十岁的青年,却依然在父亲眼中是个需要照顾的孩子。这让我想起了每天早晨,母亲总是坚持早起为我准备早餐,即使我多次说可以去学校吃;父亲则会在我晚自习后,默默地在小区门口等候。这些日常中的点点滴滴,不正是《背影》中那份深沉父爱的现实写照吗?
二、细节中见真情
散文中最打动我的是父亲买橘子的整个过程。父亲“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段描写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让一个慈父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当父亲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后,“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更是将父爱的无私与含蓄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不禁联想到自己与父亲的相处。上周,他冒雨为我送遗忘在家里的作业本,到学校时裤脚已湿了大半,却只是匆匆把本子递给我,嘱咐一句“好好学习”便转身离开。看着他雨中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忽然理解了朱自清望着父亲背影时“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的心境。我们总是在追求独立、渴望自由的过程中,忽略了父母那份笨拙却真挚的关爱。
三、成长中的感悟
作为初二学生,我们正处于青春期,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与父母产生争执。读《背影》,让我意识到父母的爱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中。朱自清在文章结尾写道:“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思念与愧疚。这提醒着我,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刻,不要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写完这篇读后感日记,我走出房间,给正在看电视的父母各削了一个苹果。他们惊讶又欣慰的表情,让我心里暖暖的。《背影》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亲情的美好与珍贵。作为初二学生,这篇300字的读后感日记记录了我成长中的一次心灵触动,也让我更加懂得了感恩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