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敬老院日记300
日期:农历九月初九
天气: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一、清晨的期待
清晨六点半,闹钟还未响起我便已醒来。想到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夕阳红敬老院开展重阳节慰问活动,心中便涌起一阵难以言表的激动。作为高二(3)班的志愿者队长,我特意提前准备好了表演节目用的口琴,还有同学们一起制作的贺卡——每一张都写满了对长辈们的祝福。
七点整,我们在校门口集合。大巴车缓缓行驶在铺满梧桐叶的街道上,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温暖而不刺眼。班主任李老师在路上告诉我们:"敬老不是一场秀,而是要用真心去感受、用行动去陪伴。"这句话让我沉思良久。
二、初到敬老院
抵达敬老院时,院长和工作人员早已在门口等候。院子里的桂花开了,淡淡清香萦绕在空气中。几位老人正坐在长廊下晒太阳,看到我们进来,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立刻绽放出笑容。
我们首先帮忙打扫庭院。我负责擦拭走廊的扶手,这时一位姓陈的爷爷拄着拐杖走过来,关切地说:"孩子,慢点干,别累着。"我连忙扶他坐下,他却摆摆手:"我虽然年纪大了,但还能自己走。"说话时,他的眼睛闪着倔强而温暖的光。
三、特别的互动
文艺表演环节,我们唱了《夕阳红》《茉莉花》等老歌。当我吹奏口琴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时,注意到角落里的王奶奶悄悄抹了抹眼角。表演结束后,我主动坐到她身边。
"奶奶,您喜欢这首曲子吗?"
她点点头,用略带颤抖的声音说:"这是我女儿以前经常唱的...她在国外,已经三年没回来了。"
我握住她枯瘦的手,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慰。她却拍拍我的手背:"看到你们这些孩子,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孙子孙女。"
在手工活动中,我们教老人们做纸艺菊花。李爷爷的手虽然有些发抖,却坚持要独立完成一朵金色的菊花。"我要把这个送给老伴,"他笑着说,"她最喜欢菊花了。"旁边的工作人员小声告诉我们,李爷爷的老伴去年已经去世了,但他始终记得每个节日都要为她准备礼物。
四、聆听与感悟
午餐时间,我们帮工作人员分发重阳糕。92岁的刘奶奶是院里最年长的老人,她边吃糕边给我们讲她年轻时的故事:"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正在师范学校读书,后来当了四十年小学老师..."她的叙述清晰而有条理,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张爷爷则给我们展示了他的"宝贝"——一本贴满照片的相册。"这是我参军时的照片,"他指着一张泛黄的照片自豪地说,"这是我和战友们在边疆的合影。"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历史,我们听得入了迷。
五、离别时分
下午四点,我们不得不告别。老人们依依不舍地送我们到门口,往我们手里塞各种小零食。"常来看看啊!"他们反复叮嘱着。
陈爷爷特意把我叫到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这是我年轻时收集的邮票,送给你做个纪念。"我推辞不过,只能郑重收下。这个简单的举动,让我感受到了跨越年龄的深情厚谊。
六、深夜沉思
晚上回到家,我在台灯下翻看陈爷爷送的邮票,每一张都保存得十分完好。回想这一天的经历,我真正理解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深刻含义。
这些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照顾,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陪伴和尊重。他们的故事是活生生的历史,他们的智慧是宝贵的财富。今天的志愿服务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开始——我决定每个月都要抽时间去敬老院,听更多的故事,传递更多的温暖。
重阳节的意义,在这一天变得如此具体而深刻。敬老爱老不应只在重阳节这一天被记起,而应该融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这份重阳节敬老院日记,记录的不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