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鸡写成一篇日记300:市集里的烟火气
清晨的市井喧嚣
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我便提着竹篮往菜市场走去。今天是周末,我决定买只鸡炖汤。市场里早已人声鼎沸,摊贩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挑选活鸡的学问
走到禽类区,鸡笼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咯咯"声。摊主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叔,见我犹豫便热情介绍:"小兄弟要买鸡?这只三黄鸡正合适,你看它冠子鲜红、脚爪金黄..."他边说边拎起一只扑腾的鸡,鸡毛在晨光中闪着细碎的金光。我突然想起母亲说过,好鸡要摸胸骨——硬朗的才肥嫩。
交易中的温情
称重时电子秤显示2.3公斤,"零头抹掉,算你300整吧!"大叔利落地把鸡装进编织袋。递钱时注意到他龟裂的手指,想必是常年接触冰水所致。突然袋里的鸡剧烈挣扎,大叔连忙安慰:"别怕别怕,很快的..."这轻声细语让我心头一颤。
归途的沉思
提着沉甸甸的袋子往回走,晨雾渐渐散去。想起汪曾祺笔下《鸡鸭名家》里杀鸡的描写,突然对手中生命产生敬畏。转角遇见卖茉莉花的老婆婆,买了两串别在袋口,让花香冲淡些血腥气。这300元买的不只是食材,更是一幅市井生活的缩影——在讨价还价的缝隙里,藏着最质朴的人情冷暖。
回到家,鸡在阳台临时笼子里发出轻柔的"咕咕"声。我决定下午再处理它,先写下这篇日记。或许生活就该如此,既有果决的秤杆,也该有温柔的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