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葫芦丝比赛日记300字

葫芦丝比赛日记300字:一场音乐的洗礼

赛前准备:指尖的跃动与心跳的共鸣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轻轻擦拭着心爱的葫芦丝。今天是我参加全市青少年民乐比赛的日子,300字的日记或许难以记录全部心情,但那些跃动的音符早已在脑海中盘旋。我用软布仔细清理竹管上的指纹,手指抚过每一个音孔时,都能想起老师强调的"气指唇舌"四字要诀。

最后的练习

在出发前两小时,我又完整演奏了比赛曲目《月光下的凤尾竹》。当柔和的引子从葫芦丝中流淌而出时,母亲在厨房切水果的节奏都不自觉地跟着放轻了。突然发现第三小节转调时有个音准总是差半分,急得我额头沁出细汗,这时父亲默默递来温热的蜂蜜水:"别让技术盖过音乐本身"。

赛场实录:300秒的永恒

候场区此起彼伏的试音声里,我的葫芦丝安静地躺在深蓝色丝绒盒中。轮到我的瞬间,裁判席上一位白发评委突然抬头微笑,这让我想起第一次在校园艺术节演奏时,班主任也是这样鼓励的眼神。当《竹林深处》的旋律响起,整个赛场仿佛被带入滇南的晨曦中,连计时器的滴答声都化作了露珠坠落的韵律。

意外的插曲

进行到华彩段落时,左侧的麦克风突然发出刺耳啸叫。我下意识用右手小指稳住颤音,左手迅速调整吹奏角度——这个应急技巧还是去年在社区演出时跟老艺人学的。余光瞥见评委们交换着赞许的目光,最后一个长音在空气中震颤着消散时,我才发现紧握葫芦丝的掌心全是汗水。

赛后余韵:300字装不下的收获

成绩公布获得银奖的瞬间,隔壁参赛选手的巴乌突然吹响庆贺的音符。回程的公交车上,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今日演奏虽只有300秒,但三个月的练习中,我懂得了真正的音乐不在比赛的300分制评分表里,而在晨练时惊飞的麻雀振翅声中,在邻居奶奶跟着旋律轻轻哼唱的皱纹里。"

夜阑人静,月光给床头的葫芦丝镀上银边。这300字的日记或许平淡,但那些无法量化的感动,就像乐器上日渐温润的包浆,正在时光里沉淀成永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