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节日广西日记300个字:壮乡三月三的欢乐记忆

清晨的铜鼓声

天刚蒙蒙亮,远处就传来"咚咚"的铜鼓声,这是壮乡三月三最熟悉的晨曲。推开木窗,薄雾中的梯田像被撒了金粉,山路上早已有穿着蓝靛染布衣裳的阿婆背着竹篓往圩场走去。

圩场上的五彩糯米饭

圩场中央,五色糯米饭在芭蕉叶上堆成小山,紫红的是红蓝草染的,黄色来自黄姜,黑色用枫叶汁浸泡,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植物清香。卖绣球的阿姐手指翻飞,彩线在指尖流转,那些绣着凤凰、铜鼓的绣球,每个都藏着不同的祝福。

歌圩对唱

午后山坡变成天然歌台,穿对襟衫的小伙子们吹着木叶,姑娘们银项圈叮当作响。"什么结子高又高咧~"这边歌声刚起,那边立即接上"高粱结子高又高哟~",山歌像彩带在山谷间来回飘荡。几个游客举着手机录像,有个戴眼镜的男孩试着学唱,把"尼的呀"唱成了"你的鸭",惹得全场大笑。

长桌宴的温情

傍晚寨老敲响铜锣,三十米长的木桌摆满酸鱼、腊肉、羊瘪汤。戴着银冠的姑娘唱着敬酒歌,糯米酒的甜香混着柴火灶的烟火气。北京来的李老师接过牛角杯,学着我们"呀呜~"的欢呼声一饮而尽,辣得直吐舌头,又赶紧夹了块五色糯米饭压惊。

月光爬上吊脚楼时,篝火晚会的芦笙曲响彻山谷。我数着今天收到的六个绣球,在日记本上写下:"三月三的广西,连风都带着歌声的韵律,300个字怎够装下这缤纷的节日?"远处传来夜歌队的和声,像温柔的潮水漫过星光下的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