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日记300字写人:我的爷爷
一月二十日 星期三 晴
寒假过去大半,日子像屋檐下融化的冰凌,滴答滴答,看似缓慢却飞快地流逝。父亲常说,要多陪陪爷爷,他年岁大了。于是,这个午后,我搬了小木凳,坐在院子里,看爷爷修剪他那几盆视若珍宝的梅花。
阳光很好,金粉一样洒在爷爷青灰色的棉袄上。他弓着背,手持一把老旧的银剪刀,动作缓慢却异常稳当。剪刀咬合枝桠,发出“咔嚓、咔嚓”的清脆声响,每一声都带着一种古老的节奏。他修剪得很专注,眯着眼,时而凑近端详,时而退后打量,仿佛一位艺术家在雕琢他最得意的作品。空气里弥漫着枯枝和冷冽泥土的味道,还有一丝极淡的、清甜的寒香。
那双创造无数温暖的手
我的目光落在他那双手上。那绝称不上一双好看的手,指节粗大变形,像老树的瘤节,手背上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和蜿蜒突起的青筋,掌心是一层厚厚发黄的茧子,还有几处新旧交叠的细小裂口。就是这双手,在我儿时的冬天,能神奇地滚出一个个胖乎乎、热气腾腾的红薯,能修好家里所有坏掉的物件,也曾稳稳地扶着我骑上第一辆自行车。如今,它们专注地持着剪刀,微微颤抖,却依旧精准。时光用它独有的方式,在这双手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那每一道褶皱里,仿佛都藏着一段我未曾参与的往事。
沉默中的千言万语
我们并没有太多交谈。他只是偶尔抬头,对我慈祥地笑笑,用浓重的乡音问一句:“冷伐?屋里头坐去。”我摇摇头,他便不再多言,继续手上的活计。这种沉默并不让人尴尬,反而有一种宁静的踏实感。仿佛所有的关心与爱护,都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全在这温暖的日光里,在这“咔嚓”的剪枝声里,在他偶尔投来的慈祥目光里,静静地流淌着。他是在用他一辈子的习惯的方式,告诉我何为专注,何为沉静,何为与时光和平共处。
夕阳西下,给院墙镀上一层暖金色。爷爷终于修剪完毕,收拾好工具。他捶了捶后腰,长长舒了一口气,看着眼前疏落有致的梅枝,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父亲的话。陪伴,或许并非要喋喋不休,有时仅仅是坐在他身边,感受他的气息,看他做他喜欢的事,便已是最好的孝顺。
这个寒假,这篇日记,我只想写他。写下这三百字,远不足以描绘他的一生,但至少,我记下了这个午后,记下了阳光、梅枝、剪刀声,和那双写满故事的手。这些,都是我关于爷爷,最珍贵的冬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