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过会真热闹日记300字:一场乡村庙会的鲜活记录

过会真热闹日记300字:一场乡村庙会的鲜活记录

农历三月十五·晴

清晨五点半,窗外隐约传来的锣鼓声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母亲推门而入,笑着催促:“快起床,过会要开始了!”我们村每年农历三月十五的庙会,是比春节还要热闹几分的日子。

走到村口,景象已然不同往日。主干道两侧早已被各式摊位占据,形成一条蜿蜒千米的长龙。卖布匹的商贩将色彩斑斓的布料悬挂成彩虹般的幕墙,卖农具的把铁器擦得锃亮,在晨光下闪着银光。最吸引孩子们的是零食区,冰糖葫芦、棉花糖、炸麻花的香气混合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勾得人直流口水。

人潮涌动的盛况

不到三小时,原本宽敞的街道已经人山人海。老人们拄着拐杖慢慢踱步,妇女们结伴挑选着日常用品,孩子们在人群缝隙中穿梭嬉戏。卖糖人的老汉手艺精湛,只见他舀起一勺熔化的糖稀,手腕轻转间,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便跃然板上,围观的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

戏台前更是水泄不通。传统的梆子戏《穆桂英挂帅》正在上演,锣鼓铙钹声震天响。台上的演员唱念做打,台下的老戏迷们如痴如醉,有的跟着轻声哼唱,有的打着节拍,每到精彩处便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卖瓜子花生的小贩在人群中灵活穿梭,用洪亮的嗓音吆喝着生意。

舌尖上的庙会

时近中午,小吃摊前最为热闹。李记羊肉汤锅前排起了长队,那口直径一米的大锅里翻滚着乳白色的汤汁,羊肉的鲜美香气飘出老远。张家的油酥烧饼才出炉就被抢购一空,王婆的豆腐脑摊位上坐满了人,她特制的卤汁配方传承了三代,是庙会上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

我坐在小吃摊的条凳上,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邻座的老伯笑着说:“这过会啊,就图个热闹!城里啥都有,可就是少了这份人情味。”的确,在这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熟人相见热情寒暄,陌生人也能因为一碗汤、一场戏而聊上半天。

传承与变迁

下午,我注意到庙会也增添了许多新元素。年轻人在广场上架起直播设备,向网友展示家乡的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人身边多了二维码支付标识;环保志愿者在人群中分发可降解餐具。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那份热闹与温情。

夕阳西下,庙会渐渐散去。商贩们开始收拾摊位,戏台上的帷幕缓缓落下。我走在略显凌乱却洋溢着欢乐余温的街道上,想起白天那位老伯的话:过会真热闹,热闹的是人情,是传统,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这三百字的日记,又怎能道尽这一日的所见所感?唯有将这份温暖珍藏心间,期待来年三月十五,再赴这场春天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