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珍惜粮食日记300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珍惜粮食日记300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今日提笔,思绪万千,只因午间在食堂目睹的一幕——邻座同事的餐盘中,大半碗白米饭与几乎未动的菜肴被径直倒入泔水桶,那刺耳的倾倒声像一记重锤,敲打在我的心上。这让我想起童年时祖母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捧着粗瓷碗,将最后一粒米也刮入口中的情景。两幅画面在我脑海中交织、碰撞,促使我写下这篇《珍惜粮食日记300字》,以此铭刻这份惊醒与感悟。

田间劳作的记忆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对于“粮食”二字有着最为直观和深刻的体会。我记得盛夏的午后,烈日灼烧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稻谷和泥土混合的湿热气息。祖父和父母仍在田里弯腰劳作,汗水沿着他们的脊背滑落,滴入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那时的我,虽不能完全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全部重量,但却深知,碗中的每一粒米,都浸泡着家人的汗水,承载着阳光、雨露和无数个辛勤的日夜。祖母总是告诫我们:“饱时不忘饿时饥,碗里不可剩饭粒。”这句朴素的家训,如同种子般深埋在我心里。

都市中的遗忘与惊醒

然而,置身于繁华都市,这一切似乎变得遥远而模糊。食物变得唾手可得,外卖软件让我们在弹指间便能享用四方美食。便捷,在不知不觉中稀释了我们对食物的敬畏。餐厅里、聚会上,大量的剩菜剩饭几乎成为一种常态,我们甚至有些麻木了。今日同事那毫不犹豫的倾倒动作,像一根尖锐的刺,瞬间戳破了这层麻木的泡沫。那被浪费的,何止是半碗米饭?那是一季的收成,是农人被晒得黝黑的皮肤,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从小熟读的古诗,最沉痛的现实注解。

我的珍惜之约

从今日起,我与自己立下约定。首先,量胃而食,打饭盛菜时少一些,不够再添,从源头上减少浪费的可能。其次,敬食惜福,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都争取吃完盘中餐,不辜负每一份来之不易的食物。最后,成为倡导者,我会将我的所见所感,将这篇《珍惜粮食日记300字》分享给身边的人,哪怕只能影响一个人,也是一种开始。

这篇日记,远远超过了三百字,但它所承载的思考,却源于那“三百字”所无法尽述的沉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珍惜粮食,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对自然的感恩,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修养。愿我们都能重新学会对每一粒粮食心怀敬畏,因为那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我们文明与美德的试金石。

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珍惜粮食当想袁公(袁隆...

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珍惜粮食当想袁公(袁隆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于2021年4月29日起施行。这启示我们要( )①自给自足,挥霍无度 ②增强文化安全危机意识 ③饮水思源,厉行节约 ④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解析][...

珍惜粮食,人人有责,我们熟悉的句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屡...

本题考查传统经典文献的出处辨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是强调勤俭持家的名句,出自明末清初朱柏庐所著《朱子家训》(C选项正确)。该文献是著名的家训类作品,内容多为治家格言。错误选项分析:A.《弟子规》是清代蒙学读物,主要讲行为规范,无此内容;B.《孙子兵法》是军事战略...

热点话题28 珍惜粮食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备战2022年中考英语作文热点...

袁隆平爷爷一生致力于让世界远离饥饿,我们对他最好的缅怀方式之一就是珍惜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即使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提高,我们也不应该浪费粮食。请根据以下写作要点和要求,以“Save Food”为题写一篇英语短文。 写作要点:1. What s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