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独思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雨
一、檐下的水帘
窗外的雨滴在铁皮棚顶上敲打着不规则的节奏,像某个失眠钢琴家即兴演奏的夜曲。我捧着热茶坐在书桌前,茶气氤氲中忽然想起朱自清《荷塘月色》里那句"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此刻的雨幕何尝不是另一种流动的绸缎?只是颜色从银白换作了昏黄,被路灯染成琥珀色的雨丝,在玻璃窗上蜿蜒出细密的纹路。
1. 雨声里的记忆切片
这样的雨夜总让人想起初中时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抄散文的日子。记得当时硬抄完1000字的《故都的秋》,手指被钢笔磨出红痕却莫名欢喜。现在书架上那本《现代散文精选》里还夹着泛黄的方格纸,少年时工整的字迹在雨声里突然变得鲜活起来。
二、文字的温度
翻出旧日记本,2018年4月某页写着:"今天在图书馆角落发现冰心的《寄小读者》,读到'清晓的江头,白雾茫茫,是江南天气'时,突然觉得纸页在发烫..."。这种温度此刻正从掌心传来,雨水把夜晚泡胀成宣纸,每个字都在晕染。
"散文要当日记写,日记要作散文记"——不知哪位先生说过的话,在雨声里显出真意。
2. 抽屉里的时光标本
第三层抽屉里躺着十几本日记,按年份捆着彩色丝带。最旧的那本皮面已经皲裂,像老人手背的皱纹。2009年6月12日贴着半片枫叶,旁边是歪歪扭扭的铅笔字:"今天在《读者》看到1000字散文摘抄栏,抄了巴金《灯》,原来黑夜是可以被文字照亮的"。
三、墨痕与雨痕
现在的雨下得更急了,像谁在天上倾倒砚台。突然明白为什么古人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此刻落在窗上的雨痕,与我正在写的这些文字,本质上都是心绪的显影。想起上周在旧书店淘到的《民国日记散文选》,泛黄的扉页上有前主人用紫色墨水写的批注:"好的散文该像日记般真切,好的日记应如散文样从容"。
雨声渐歇时,茶已凉透。合上日记本前又添了几行:"或许我们穷尽一生,不过是在写一封长长的信,散文是精心誊抄的版本,日记则是信手涂抹的草稿。而此刻,两种文字都在雨夜里静静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