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日记
适合手抄的静心的文章
清晨五时,天光微熹。我推开木窗,山间的雾气便漫了进来,带着松针与泥土的清冷气息。远山如黛,近处的竹林尚在沉睡,唯有几声鸟鸣,清脆地划破这片宁静。我取来砚台,缓缓研墨,墨香与茶香交织,竟分不清是哪一个更让人心安。
昨日友人寄来一包新茶,说是明前龙井。我便烧了山泉,泡上一壶。茶叶在杯中舒展,如同生命重新苏醒。茶汤澄澈,映着窗外的绿意。饮一口,先是微苦,继而回甘,像极了人生滋味。忽然想起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此刻的我,虽未行至水穷,却真真切切地看着云起云涌。
午后的光阴
午后,阳光透过竹帘,洒在书案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我铺开宣纸,提笔蘸墨,开始抄写《心经》。一笔一划,极为缓慢。墨迹在纸上晕开,仿佛心绪也随之沉淀。偶尔有风拂过,纸页轻响,与远处的溪流声应和,竟成天然乐章。
抄经之余,读几页闲书。今日翻的是《菜根谭》,中有句云:“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卑躬屈节。”读至此处,不禁掩卷沉思。世间繁华,不过过眼云烟,唯有内心的平静,方能持久。山居虽简,却让我得以远离喧嚣,窥见本心。
黄昏的漫步
日暮时分,我沿着小径漫步。路旁的野花自在开放,不求人赏。偶遇一老农,荷锄而归,相视一笑,并无多言,却觉亲切。山中的生活如此,言语变得多余,一切尽在不言中。
归途中,见一株古松,枝干虬劲,屹立于悬崖之上。它历经风霜,却愈发苍翠。我立于树下,仰头望去,只见松针如盖遮天蔽日。忽然明白,所谓静心,并非逃避,而是如这古松一般,在风雨中保持从容。
夜间的沉思
是夜,月明如昼。我独坐院中,泡一清茶,对月小酌。山中夜色,格外澄净,繁星似伸手可摘。虫声四起,更显幽静。想起白日所抄经文:“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原来,静心之道,在于。
今日日记,皆由心而发。若能予人片刻宁静,便是幸事。愿每一个手抄此文的人,都能在笔墨间找到内心的平和,如这山居岁月,淡泊而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