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鲁迅笔下的沉思
十月十五日 晴,有微风
今日霜降已过,天气骤然转凉了。傍晚时分,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竟不自觉地想起了鲁迅先生《秋夜》里的开篇:“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奇崛而重复的句子,像两记冷静的叩问,敲开了深秋的门扉。
我的窗外没有枣树,唯有一棵年岁已久的梧桐。它的叶子也已大半泛黄,却不像鲁迅先生笔下那般“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反而在夕照微风里,显出几分柔和的瑟缩。叶片簌簌地响着,一片,两片,三片……依依不舍地告别枝头,盘旋着落在地上,铺成一条渐厚的毯子。踩上去,是那种干燥而清脆的碎裂声,这便是秋天最分明的声音了。
夜的降临与思绪的漫游
夜幕彻底落下后,我关了灯,学先生那般“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当然,我也没有扑灯的小青虫可看,只有窗玻璃上映着的自己的淡淡影子,以及远处城市永不熄灭的霓虹光晕。这天空,确乎不像鲁迅所见的那么“奇怪而高”,它被光污染染成一种暧昧的暗红色,星星极少,月亮也朦朦胧胧。
然而,那种深秋的寂寥与清醒,却是穿越百年而相通的。先生于秋夜中看见的是坚韧抗争的枣树,是追求光明不惜以身殉火的小飞虫,是瑟索着做着春梦的小粉红花。他是在秋的肃杀中,寻找着生命倔强的力量。而我呢?我在这同样的季节里,又看到了什么?
我想,我看到的更多是一种沉淀与内省。春天太喧闹,夏日太焦灼,冬令太严酷,唯有秋天,清冷而不至于绝望,萧疏却蕴含着丰盈。它让人从外部的奔忙中抽离出来,不得不面对自己内心的后园。那两株“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或许也正是人心中并立着的两种状态:一种是向外直刺的、反抗的锋芒;另一种,则是向内坚守的、孤独的定力。它们看似重复,实则是力量的双生,共同支撑着灵魂抵御寒夜。
属于自己的“秋夜”
鲁迅的《秋夜》写于1924年,那是一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他的文字里自然充满了战斗的锋芒与象征的隐晦。近百年后的今夜,世界早已翻天覆地,但每个时代的人,终究都要面对属于自己时代的“秋夜”。物质的丰裕并未完全驱散精神的迷茫,信息的洪流反而更易让人感到孤寂。我们仍需像那枣树一样,明知天空“奇怪而高”,依旧要直刺上去;我们仍会像那小青虫,向着心目中的灯火,固执地扑去。
夜更深了,风从窗缝钻入,带着透骨的凉意。我忽然觉得,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并非因为它描绘了多么遥不可及的景象,恰是因为它精准地捕捉并命名了某种人类共通的的生命体验。每至秋夜,但凡一个心中有些许心事、半点思考的人,重读《秋夜》,都会感到一种被深刻理解的颤栗。它是一面镜子,照见时代,也照见镜前的每一个人。
就此搁笔。窗外,秋夜正长。
最新鲁迅《秋夜》赏析
【鲁迅《秋夜》赏析】 这是一篇寓意深刻、意境独特的散文。它以象征的手法,借 景抒情,以物言志,寄托了自己与黑暗势力抗争,在艰难中顽强 求索的精神。其思想性、艺术性结合得十分完美。在这里,仅就 它的艺术本身——那冷寂深邃的意境,那既蕴藉又强烈既仿徨又 执着的心绪,以及那孤独的求索者的形象略作分析。 首先是它冷寂而深邃的独特意境。...
鲁迅秋夜赏析
鲁迅的《秋夜赏析》一文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出发,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他以独特的笔触,将夜晚的寂静与孤寂与人们内心的迷茫与焦虑相结合,通过对秋夜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文章开头,鲁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他用丰富多彩的词汇描述了夜晚的景色,如“布满星斗的夜空”...
《秋夜》鲁迅赏析解析课件
《秋夜》创作时间与地点 《秋夜》写于1924年9月,当时 鲁迅正寓居北京。 作品以象征手法描写了一个黑暗 而悲凉的秋夜,表达了作者对黑 暗社会的绝望和对未来的期望。 鲁迅在《秋夜》中运用多种艺术 手法,如象征、隐喻、对比等, 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 特的艺术魅力。 时代背景:民国时期文学氛围 民国时期是...
《秋夜》鲁迅赏析
《秋夜》正 是作者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的誓言。但受制 于当时恶劣的环境,鲁迅只能采用一种隐 晦的象征主义的表现方法,把自己强烈的 思想感情藏匿在景物描写之中。 写作手法 《秋夜》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创造了广阔而深 邃的诗的意境。作品中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 红花、小青虫等一组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
鲁迅《秋夜》赏析
《秋夜》巧妙地将哲理隐藏在充满诗意的抒发中。鲁迅笔下的天空、月亮、星星、恶鸟、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都是自然景物,又都不完全是自然界中的景物本身,而是人格化了的,无不闪烁着思想和哲理的光芒,或激起人们的憎恶,或唤起人们的同情,或启迪人们去思考。作者对这些具有象征意味形象的抒情,创造了一种隐含哲理...
鲁迅《秋夜》
鲁迅一生文学创作近四百万字,翻译五百多万字,古籍整理六十多万字。主要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三、配乐朗诵 秋 夜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
《秋夜》读后感
《秋夜》读后感1 读过巴金的文章,再读鲁迅的感觉怪怪的。相比而言,巴金的文章是直接的,而鲁迅的文章是间接的。刚读第一遍,我只是觉得他园子里的景怪怪的:怪而高的天空、两株枣树、几枝不知名的小花、急而飞来的几只恶鸟,还有些老想着钻进他的屋里。不知为何,心头凄凄的。又读了赏析才明白:怪而高的...
鲁迅的秋夜阅读题解答
鲁迅的秋夜阅读题解答 鲁迅的秋夜阅读题解答 ⼀.填空题 1.《秋夜》是___散⽂诗集___的第⼀篇,发表于 ___年。2.《秋夜》所采⽤的主要表现⼿法是___。⼆.单项选择题 1.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株是枣树,还有⼀株 也是枣树出⾃( )A.《秋夜》B.《春末闲谈》C.《⾬...
鲁迅秋夜读后感读后感
《秋夜》是一篇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全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一个人物,鲁迅先生巧妙地用秋夜下的枣树,野花,天空,月亮,小飞虫等涵蓄而又强烈地表达出对虚伪,欺善怕恶的人的讽刺以及对无畏的革命者和默默无闻的人的称颂。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夜的天空,月亮和星星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他们高高在上便自认为高人一等,仿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