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回忆性散文初二六百字

那年初二的雨

——一本泛黄日记里的青春印记

整理旧物时,从箱底滑出一本硬壳日记。深蓝色的封面已斑驳褪色,内页微微卷起,散发出时光特有的干燥气息。扉页上,用蓝黑墨水工整写着“初二(3)班”,旁边还画了个幼稚的星星。我坐在午后的阳光里,一页页翻看,六百字的日记,字迹时而工整时而潦草,瞬间将我拽回那个雨水丰沛的初二夏天。

一、雨打芭蕉的午后

日记始于一场猝不及防的暴雨。“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雨。放学时雨大得吓人,像天漏了。我和小羽躲在车棚里,水没过脚踝。她说这雨像《红楼梦》里宝玉挨打那天的雨,我说像《星际穿越》里的水星球。我们笑作一团,虽然都没看过对方说的那部作品。最后是老爸送伞来接我,他的裤腿全湿了。雨声哗啦啦,我心里却异常安静。

那时我们十四岁,正处在最矛盾的年纪。一边渴望成为大人,谈论着晦涩的电影和书籍;一边又仍是孩子,会因为父母送来的伞而鼻尖发酸。那场雨冲刷着校园里的香樟树,也冲刷着我们初现轮廓的心事。日记里六百字的篇幅,竟有一半在描写雨声,另一半,则偷偷记下了小羽说话时眼睛里闪烁的光。

二、墨迹洇开的秘密

翻过几页,看到一段被墨水晕染的字迹。仔细辨认,才能读出端倪:“今天数学测验发下来了,78分。鲜红的数字刺得眼睛疼。放学后一个人去了操场,坐在看台上很久。夕阳把影子拉得好长好长,长得像我无处安放的沮丧。可是回去的路上,看到卖糖炒栗子的摊子冒着热气,突然觉得,人生或许就像栗子壳,虽然坚硬,但里面总是甜的。

那时的烦恼如此具体,一场考试、一个分数就能让世界灰暗。但也正是那时,我们学会了自我疗愈。一颗糖炒栗子、一首偶然听到的歌、一本传阅的漫画,都能成为照亮阴霾的光。日记的空白处,还画着个哭脸笑脸各半的表情,旁边注解:“妈妈说,这就是生活”。

三、未写完的诗行

日记的最后几页变得稀疏,有一页甚至只写了开头:“今天想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后面便是一片空白。想来是临近期末,被无尽的习题册淹没了诗情画意。但就是这未完成的诗行,最让我触动。那时的我们,拥有无数个“未完成”——未写完的诗、未说出口的告白、未实现的梦想。这些遗憾如今看来,恰是青春最美的注脚。

合上日记,窗外恰好也下起了雨。雨声与十六年前那般相似,只是听雨的人早已走过无数个四季。那本日记里的六百字,记录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某个普通初二生的日常:一场雨、一次失败、一个未完成的梦。但正是这些碎片,拼凑出了我们最初的模样——敏感而勇敢,忧伤又乐观。

感谢那个十四岁的自己,用六百字锁住了时光。让我在多年后的这个午后,能与曾经的青春再度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