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的乡村见闻
——一场与土地的重逢
清晨六点,晨曦微露。推开老屋的木格窗,混合着泥土与油菜花香的春风扑面而来。远处山峦衔着薄雾,近处田埂上的野草还挂着露珠——这是我回到赣北老家永丰村的第三天。
一、耕牛与无人机
沿着新修的柏油路往田畈走去,遇见儿时邻居陈伯。他正操作着手机APP控制无人机给麦田追肥。"现在种地不一样咯!"他擦着汗笑道,"去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这无人机还是国家农机补贴买的。"不远处,他的小孙子正举着手机直播春耕场景,普通话夹杂着方言向网友解释农事。田垄那头,几头黄牛悠闲地嚼着草,仿佛在见证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二、老祠堂与新书屋
晌午路过村中心的陈氏宗祠,惊讶地发现这座明代建筑焕然一新。雕花木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琅琅书声。原来祠堂西厢房改造成了农家书屋,二十多个孩子正跟着返乡大学生志愿者诵读古诗。祠堂广场上,几位老人坐在智能健身器材旁闲聊,他们说现在每月养老金够买米买油,城里儿女反而常回来"蹭饭"。
三、电商小站的灯火
傍晚散步至村东头,被一栋亮着霓虹灯的小楼吸引。"永丰村电商服务站"的招牌下,三十多岁的春梅正在打包笋干。她的直播间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顾客。"昨天刚发走200斤腌菜,最远卖到黑龙江哩!"她边说边展示手机里的订单系统。货架上整齐码放着竹编工艺品、有机大米和野菜干,墙上挂着"优秀电商服务站"的锦旗。
2022年永丰村农特产品网络销售额达370万元,带动46户村民增收
四、星空下的思考
夜晚坐在院中泡茶,银河清晰可见。表哥说起村里正在推进的"三线入地"工程,以后电线杆都将消失在天际线外。他手机里存着村庄规划图:湿地公园、文化广场、养老中心……那些曾经只在城市里听到的名词,正悄然走进乡亲们的生活。
夜深了,蛙声阵阵。想起日间所见所闻,忽然明白乡村振兴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古老的土地生长出新的希望。那些无人机轰鸣声中的春耕,祠堂里传出的读书声,电商站闪烁的屏幕光芒,都是这个时代写给田野最深情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