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游小石潭记山水日记

游《小石潭记》山水日记

壬寅年六月十五 晴

今日得闲,忽忆柳子厚《小石潭记》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之句,心向往之。虽不能至永州真迹,然郊外山麓恰有一类似幽境,遂携竹杖、负水壶,效古人探幽之雅兴,独往寻访。

一、竹径寻声

晨露未晞时入山。初极狭,唯闻雀噪蝉鸣。行约半里,忽见修竹成屏,青翠欲滴。竹叶交叠处漏下碎金般日光,斑驳摇曳于苔径,恍若步入时空隧道。此时万籁俱寂,唯闻淙淙水声如环佩相击,恰应了文中“闻水声,如鸣珮环”之妙境。拨开最后一道竹枝时,心脏竟怦然——虽非潭水,却见银练似的溪流奔涌于石罅间,溅起珍珠无数。

二、石潭新貌

循溪溯源,终见一潭澄碧嵌于青黑岩壁间。此潭虽不及文中“全石以为底”的奇观,但岸边礁石嶙峋,呈犬牙交错之势。俯身以手掬水,寒冽刺骨,可见“水尤清冽”非虚言。细观潭中游鱼,虽非俶尔远逝的潭中鱼,却有寸许银鳞小鱼结队穿梭,时而啄食青荇,时而跃出水面啄食飞虫,荡开圈圈涟漪。最妙是西岸有天然石台,恰如柳公所见“卷石底以出”的岛屿,上生三株野杜鹃,紫红花盏倒映水中,竟似水墨丹青活了过来。

三、坐潭观心

择平坦青石而坐,取出糗粮慢嚼。此时日光渐烈,照得潭面浮光跃金。对岸古松上有松鼠捧果而食,见人亦不惊,黑豆似的眼睛与我对视片刻,又从容跃向更高枝。忽然懂得柳宗元为何说“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当山水之美纯粹到极致时,反而生出苍茫天地间独我一人的孤寂感。但这种孤寂不同于尘世间的孤独,它是与亿万片树叶同时呼吸的充盈,是与千年岩石共享时光的宁静。

日影西斜时,潭水渐染橙红。收拾行囊离去时,回首见归鸟群群投入深林。忽然了悟:古人山水游记之不朽,非惟状物精妙,更是将魂灵浸染山河的诚心。今日我虽未见真正的小石潭,却在心灵深处凿开了一泓清泉,这大约便是文脉相传的妙处——千年前的文字如镜,照见今人心中同样的明月清风。

古文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主要有哪些

就像我读《小石潭记》时,总觉得自己跟着柳宗元蹲在潭边,能摸到潭底的石头是凉的,能看见鱼群突然“俶尔远逝”搅碎的倒影。这种“人在景中”的视角,是古文中自然描写的第一个关键:以人带景,用感官串联细节。你看《诗经·蒹葭》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短短八个字,先写视觉(苍苍的芦苇),再写触觉(霜的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