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日记随笔

重访记忆中的乐园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清晨推开窗时,忽见墙角一丛何首乌藤蔓蜿蜒,叶片上还挂着昨夜的雨珠。这景象倏然将我的思绪拽回鲁迅先生笔下那个"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的百草园。先生用孩童的眼睛丈量过的乐园,此刻竟在我的记忆里鲜活起来。

一、虫鸣与书声的交响

记得初读此文时,最令我神往的是那段关于蟋蟀、油蛉的描写:"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先生把童年在百草园里与昆虫的邂逅,写得如同老友重逢般亲切。我不禁想起儿时在乡下外婆家,也曾趴在草丛里观察蚂蚁搬家,用狗尾巴草逗弄纺织娘。这些细碎的快乐,如今想来竟与先生隔着百年时光遥遥呼应。

午后翻出泛黄的课本重读,发现三味书屋的描写更耐人寻味。那"方正"的先生,那"怪哉"虫的疑问,那偷偷描绣像的顽皮,在严肃的私塾氛围里透出灵动的生气。这让我想起自己小学时,也曾把《新华字典》里的插图涂成彩色,被老师发现后罚抄课文的情景。

二、草木深处的哲思

先生写何首乌"有臃肿的根",说木莲藤"缠绕着",这些植物在孩童眼中都带着拟人化的趣味。但细品之下,何尝不是对生命形态的深刻观察?去年我在植物园见到真实的何首乌,其块根果然如先生描述般盘结臃肿,这种跨越时空的印证令人惊叹。

最触动我的是关于"美女蛇"的传说。先生既怀着孩童对神秘故事的向往,又带着成人理性的反思。这种双重视角的交织,让简单的童年回忆有了思想的厚度。昨夜雷雨时,我竟梦见自己变成那个听长妈妈讲故事的幼年鲁迅,醒来时枕边还放着翻开的《朝花夕拾》。

三、从百草园到书房

如今我的书房窗前也种着几盆绿植,虽不及百草园丰富,却也时常引得麻雀来啄食籽实。每当伏案写作疲惫时,便学先生当年在三味书屋偷闲的法子,对着窗外的绿意出神。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路,恰似每个人从天真走向成熟的历程。

合上书页时,暮色已染透窗纱。电脑屏幕的光映在书架上的鲁迅全集上,那些铅字仿佛在跳动。我想,经典之所以不朽,正是因为它总能在不同的时空里,唤醒我们心底相似的共鸣。就像此刻,先生记忆里的蝉鸣,正与窗外夏末的虫声重叠成一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随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随笔【第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截螺读书笔记 最近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本文是记录鲁迅文达童年的文章,文中的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期过的最快乐的地方,里面有着紫红的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还有着有趣的斑蝥等等——这些都是大多数的小朋友所都向往的,可见他在百草园里的生活是如此的快乐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随笔范文合集

对比鲁迅先生描述 的童年生活,我也想到了我的童年。有在楼下和朋友们嬉戏的场 景,更多的却是在网络上玩游戏的激动场面。这样做的结果是伤 害眼睛、影响睡眠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因此我呼吁大家走出家门, 拥抱大自然,过健康的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随笔范文 2 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随笔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随笔范文1 读完鲁迅先生的这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百草园的快乐与三味书屋的枯燥。百草园是童年时代的游乐园,在那里有享不尽的快乐:在那里可以尽情地捉蚂蚱,摘桑椹,抓蛐蛐斑斓和蜈蚣,最有趣的是,他可以听妈妈讲故事:“从前,有一条蛇……”冬天的百草园虽然有些...

随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选10篇)

随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选10篇) 随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篇1 曾经梦想,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和伙伴们无忧无虑的捉迷藏、斗蛐蛐;曾经梦想,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自由自在的呼吸清新的空气,也可以肆无忌惮的就地打几个滚儿;曾经梦想,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带着快乐去学习、伴着浓厚兴致在书海里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