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日窗畔的沉思日记
十月廿七 星期四 雨
晨起时,窗外已是一片淅沥。雨丝斜织在玻璃上,划出无数道蜿蜒的水痕,又汇成股流,匆匆泻去。这样的天气,最宜煮一壶浓茶,临窗而坐,将思绪付诸笔端。我想起鲁迅先生《野草》中的那些篇幅,大抵不过八百字光景,却如投枪匕首,直刺人心。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遂决意效仿名家短篇散文之神韵,记此雨日所思。
一、雨景与怀人
雨声渐密,敲打檐角铁皮,叮咚作响。对面灰墙上的爬山虎被洗得发亮,叶片上下颤动,仿佛每一滴雨都赋予它新的生命。忽然记起旧友S君,去年此时曾共坐茶馆窗前,他指着雨幕说:“这雨像极了时光,看似绵密连续,实则每一滴都独来独往,转瞬即逝。”当时不以为然,今日细想,竟深得天地之理。S君已南下半年,杳无音信,不知是否也遇着这样的雨,是否还记得当初戏言?人与人的际遇,何尝不似雨滴,偶然相聚,又必然四散。
二、读书偶得
午后雨势稍歇,取沈从文《湘行散记》重读。不过八百字的《辰河小船上的水手》,写尽人生百态。那些在激流中搏命的汉子,粗粝如河滩卵石,却自有其生存哲学。掩卷沉思:伟大散文何必长篇累牍?真味尽在简约之中。恰如中国画之留白,给读者思索余地。窗外雨声又起,与书中辰河的涛声混作一处,竟分不清何为现实,何为虚幻。
三、茶凉悟道
茶已续过三巡,颜色渐淡。想起丰子恺那篇《吃酒》,写酒席散后之寂寥,不过七百余字,却道尽人生欢宴终散的常态。此刻雨声独伴,反觉清净。原来孤独并非苦事,而是与自己对话的良机。现代人总惧怕独处,忙于用各种声响填满空隙,殊不知静默之中,自有智慧生长。如这雨,默默滋润万物,何曾喧哗?
暮色渐浓,雨声未止。灯下重读今日所记,忽觉名家短篇散文之妙,不在字多,而在意永。八百字足以载道,足以抒情,足以洞见天地微光。合上日记本时,雨还在下,而心中已是一片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