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独思——一篇关于成长与回忆的日记
一、雨落窗棂的夜晚
深夜十一点,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像无数细小的手指轻叩玻璃。我独坐在书桌前,台灯的光晕在潮湿的空气里晕染开一片暖黄,将摊开的日记本照得微微发亮。这是今年初夏的第一场透雨,带着泥土的腥甜气息从纱窗缝隙钻进来,让我想起童年时外婆家那间漏雨的阁楼。

二、记忆的抽屉
翻动泛黄的日记扉页,2015年6月的那篇记录突然闯入视线。那时我刚升入高中,用歪斜的字迹写着:"今天化学实验又失败了,但林老师悄悄告诉我,门捷列夫当年也打碎过三十个烧杯。"这句话下方还画着个笑脸,如今看来稚气得令人鼻酸。九年时光足以让少年长成大人,却抹不去纸张承载的温度。
1. 那些被雨水冲刷的往事
雨势渐大时,记忆突然变得格外清晰。记得高三晚自习后冒雨跑回家的夜晚,校服衬衫湿漉漉贴在背上,书包里却严实裹着从图书馆借的《瓦尔登湖》。现在书架上那本精装版落满灰尘,再找不到当年在公交车上看书坐过站的莽撞。
2. 咖啡杯里的年轮
手边的马克杯升起袅袅热气,杯底沉淀着未化的方糖。这个习惯是从大学开始的,那时总在通宵赶论文后灌下三杯黑咖啡。现在工作稳定了,反而学会像父亲那样慢条斯理地搅动匙柄,看糖粒在漩涡中逐渐消融——原来成长就是学会等待的过程。
三、雨声中的顿悟
凌晨十二点半,雨滴开始在空调外机上敲出爵士乐般的节奏。突然惊觉自己竟对着五年前的毕业照发了半小时呆,照片边缘已经微微卷曲。那些勾肩搭臂喊着"永远十八岁"的同学们,如今散落在不同城市的朋友圈里,偶尔点赞,很少留言。但此刻听着雨声,忽然明白有些羁绊就像雨水渗入大地,表面不见痕迹,深处始终相连。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的词句突然浮现在潮湿的空气中。这个雨夜教会我的,或许就是接纳所有相遇与别离的勇气。
四、写给未来的自己
合上日记本前,我在最新页郑重写下:"2024年6月7日,雨。今天终于读完了囤积半年的《追忆似水年华》,虽然还是没完全读懂普鲁斯特,但开始理解妈妈为什么总把旧毛衣拆了又织。"窗外的雨渐渐停了,远处传来蛙鸣。我知道明早太阳出来时,这些思绪又会像露水般蒸发,但至少此刻,它们真实地存在于字里行间。
(全文共计99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