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光阴》里的春日札记
三月二十日 晴
清晨推开窗时,那株老槐树的新芽正巧被风送到窗台上。这让我想起周晓枫在《草木光阴》里写的:"植物的时间总是比人类更诚实"。阳光像融化的蜂蜜般淌过青石板,几只麻雀在晾衣绳上跳着歪歪扭扭的五线谱。
草木的隐喻
小区花坛的蒲公英已经举起了毛茸茸的降落伞,这让我突然理解散文中那句"草木用整个生命等待一阵风"。去年冬天枯萎的紫藤如今缠绕着铁艺栏杆,新生的藤蔓像婴儿攥紧的手指。我在日记本上画下这些细节时,忽然意识到自己正在复刻《草木光阴》里"用钢笔临摹叶脉"的仪式感。
时间的刻度
午后在旧书摊淘到1987年的《植物图鉴》,泛黄的扉页上有前任主人用紫色墨水写的"春分采薇"。这个发现让我激动得差点打翻茶杯——这不正是散文集里描写过的"纸张与草木共同发酵的时光"吗?回家路上特意绕道苗圃,看园丁嫁接月季的手法像在进行精密的外科手术,锋利的剪刀闪过银光,让我想起书中那个"用修剪定义春天"的比喻。
暮色笔记
黄昏时下起太阳雨,雨丝把晚霞纺成金红色的轻纱。阳台上那盆薄荷在雨里舒展叶片的样子,完美诠释了《草木光阴》里"植物在黑暗中仍保持生长姿态"的段落。我翻开去年今日的日记对比,发现写的是同株茉莉花的凋零,这种时空交错感令人颤栗。此刻雨停了,月光正把槐树影拓印在砖墙上,像一篇正在被风朗诵的散文诗。
(全文共计512字)
当代十大散文
当代十大散文 1. 《从我的角度到你的角度》 作者:韩寒 这篇散文是韩寒在2014年给母校中山大学的毕业生演讲中发表的,文章涉及到的主题包括生命、爱、梦想、成长等等。韩寒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大学毕业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人感到这个世界上,不论你是谁,你都会面对类似的问题,这篇文章既有启发性的,同时也带有我们老...
鲁迅文学奖获奖诗歌、散文
而新生力量的诗歌作品如吴海洋的《燕子短信》、赵天悦的《暴风骤雨》等,则展现了年轻诗人的创意和活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散文领域,也有一些获奖作品成为了当代文学的典范。张扬的《海的女儿》、汪曾祺的《平凡的世界》等作品表现出了散文家们对于人性、生活、社会等问题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思考...
现当代名家散文作品
现当代名家散文作品 1.鲁迅《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对民主和平等的鼓吹。2.钱钟书《围城》——以幽默搞笑的笔调,反映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社会现实。3.老舍《茶馆》——以茶馆为背景,刻画了民间生活的百态,反映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人民的痛苦。4.徐志摩《再别康桥》——一首富有感染...
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合集
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合集 中国散文精选300篇 . 《中国散文精选 300 篇》终选名单 (总计 300 篇) 在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散文精选 300 篇》终选名单终于尘 埃落定,共遴选了 300 位作者的 300 篇散文,绝大部分选自编委会初 选大名单,个别选自编委会初选大名单之外的投稿作品,兑现了编委 会最初的...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散文家
部分作品译有英、法、日、德、意、俄、西、韩、南、保等外文版本。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主编《中国诗歌理论大辞典》、《俄罗斯文学名著金库》、《泰戈尔文集》、《契诃夫小说集》,PTV(诗歌电视)《爱的罗曼斯》等及《三月桃花水》。9、余秋雨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
第6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入围作品
为了表彰和推动我国当代散文创作,促进我国散文的传承和发展,我国文学艺术界欧美同学会于近日举办了第6届我国当代散文精选评选活动,经过严格评审,入围作品名单终于揭晓,这些作品涵盖了当代社会、人文思考、自然风光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我国当代散文的多元面貌。 2. 入围作品的特点 这次入围的作品涵盖了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
当代散文名篇合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外国当代著名散文作 品,供大家欣赏。 外国当代著名散文作品:蜘蛛的智慧 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它们的动作,就是对 曾经专心研究过它们的我来说也似乎难以置信。这种昆虫的天生形体, 是为了战斗,不仅和其他昆虫,而且和它同类相斗。大自然似乎就是 为了这种生活景况而设计了...
当代散文诗大展作品(一)
当代散文诗大展作品(一) 当代散文诗大展作品历史的声音(1949---1978) 柯蓝郭风李耕 徐成淼 许淇 孔林 耿林莽 王尔碑 海梦 邹岳汉 敏歧 流沙河 刘虔 刘湛秋 陈慧瑛 严炎 唐大同 陈志泽 叶庆瑞 蔡旭 李华岚 桂兴华 ●柯蓝散文诗 柯蓝简介: 柯蓝:笔名亚一、木人,原名唐一正,1920年生,湖南长沙人。1935...
当代名家名篇散文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当代名家名篇散文精选,仅 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致女子之张爱玲 沪上烟雨渐行渐远,入秋的风把这个城市修理得那么清凉,凉透了的让人不禁赞叹几声。 这个城市在薄薄的历史尘埃里,掺杂了辣椒的火热又投入了砂糖的颜色,输于嗅觉的热泪盈眶,收于味觉的咀嚼,而偎依 在屋檐斜窗旁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