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美文日记:雨巷拾光
10月15日 星期六 雨
青石板路被雨水浸成深褐色,梧桐叶打着旋儿贴在水洼里,像一封封被邮差遗落的秋天来信。我撑着蓝色格子伞走过巷口,忽然听见墙根处传来细弱的喵呜声——是那只总在杂货店门口晒太阳的橘猫,此刻正瑟缩在破旧木箱下,绒毛被雨水淋得东倒西歪。
一、雨幕中的小宇宙
我蹲下身时雨伞倾斜成四十五度,在猫崽周围圈出个临时避难所。它忽然不叫了,琥珀色的瞳孔里映出我校服的倒影,仿佛两盏被雨水洗过的灯笼。书包里还有半包早餐没吃完的吐司,我掰碎放在掌心时,它粉色的舌头像朵颤抖的梅花。
杂货店阿婆推窗喊道:“丫头别淋着雨!它妈妈早晨被好心人送去兽医站啦。”说着抛来干毛巾,那毛巾带着樟木箱的沉香,让我想起外婆总在梅雨季晒箱底的老照片。猫崽忽然蹿上木箱最高处,朝着巷尾歪斜的邮筒叫唤,那儿不知被谁系了串褪色风铃,正叮叮当当敲着雨水的节拍。
二、时光的褶皱
阿婆邀我进店喝姜茶时,玻璃柜里陈旧的英雄牌钢笔突然让我怔住——父亲说过这种笔在九十年代特别时髦,他总别在中山装口袋去听文学讲座。铜质笔夹已生出绿锈,却依然保持着昂首的姿态,像被定格在时光里的飞鸟。
“当年总有个穿白衬衫的少年在这儿买稿纸。”阿婆忽然指着窗外雨巷,“就站在第七块青砖那儿等邮差,说要把文章寄去《中学生美文》杂志。”她翻出本1988年的合订本,泛黄纸页上还有蓝色墨水的批注:此处宜加入少年凝视雨巷的视角。
三、不会褪色的墨痕
雨渐小时猫崽开始舔舐我的鞋带,阳光突然从云隙漏下来,在积水里投下彩虹的光谱。阿婆往我书包塞了个牛皮纸袋,里面是那支老钢笔和两本《中学生美文》旧刊。“好东西该传给懂它的人”,她笑着指指猫崽,“就像这小家伙,今天等到它的有缘人了。”
我抱着猫崽走出巷子时,风铃还在叮当作响。忽然明白为什么前辈总说文字有温度——那些写在稿纸上的青春,藏在杂志里的梦想,连同雨巷里传承的善意,原来都是永不褪色的中学生美文。回家后我翻开空白日记本,钢笔尖在纸页上游走时,仿佛听见三十年前的雨声正与今日重逢。
(猫崽在我房间窗台打了个喷嚏,墨迹在“美”字上晕开个小梅花。或许这就是生活馈赠的批注:所有真挚的情感,终会在时光里长成永恒的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