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日记:麦黄梅熟,仲夏始
六月六日 晴热有风
晨光熹微时,便被窗外布谷鸟的声声催促唤醒。“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古老的旋律,仿佛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芒种节令钟声。推窗望去,远处田野已是一片金色的海洋,麦浪在初升的阳光下翻滚,闪烁着丰收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麦秆的清香和泥土被阳光炙烤后特有的芬芳,这便是仲夏伊始最鲜明的气息。
午前的忙碌
早餐后,随家人至田间。祖父头戴草帽,手持镰刀,身影在金黄的麦穗间起起伏伏。他动作熟练而富有节奏,每一刀下去,都有一捆沉甸甸的麦子应声而倒。父亲和叔叔们则负责将麦捆装上拖拉机,发动机的轰鸣声与人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热烈的丰收交响乐。我尝试着拿起镰刀,却发现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需要极大的腰力与技巧,不一会儿便汗流浃背,真切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意。阳光灼热,汗水滴入泥土瞬间蒸发,但望着身后整齐的麦茬和堆叠如山的收获,心中涌起的是一种踏实而饱满的喜悦。
午后的时光
正午时分,日头最毒,大家暂歇于田边树荫下。祖母送来冰镇的绿豆汤和刚烙的饼,树影婆娑,凉风习习,虽身体疲乏,却倍感惬意。邻田的张大伯过来闲聊,谈起今年雨水调和,麦粒饱满,预计亩产又能创新高,脸上洋溢着掩不住的笑意。他提到“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这边小麦刚归仓,那边就已蓄好了水,准备明日便开始抢插水稻。芒种节气的忙碌,就在于这抢收与抢种的紧张衔接,与天时赛跑,为的是秋日更大的丰收。
黄昏的思绪
日落西山,晚霞将天空染成瑰丽的橘红色。忙碌暂告一段落,村庄上空炊烟袅袅,混合着各家饭菜的香气。归家途中,看到几株梅树已是硕果累累,青黄的梅子掩映在绿叶间,想起“芒种至,仲夏降,煮梅酒,饯花神”的习俗。母亲前几日腌制的青梅,此刻正静静地躺在院角的陶罐里,酝酿着夏日的酸甜。夜晚,坐在院中,听着远处隐约的蛙鸣,感受着晚风送来的丝丝凉意。这一天,身体是疲惫的,但精神却异常充盈。芒种,这个承接着收获与希望的节气,让我深刻感受到生命循环的壮美与劳动创造的伟大。它提醒我们,人生亦需适时“收种”,总结过往,播种未来,方能不负时光,岁物丰成。
愿每一份汗水,都不被辜负;愿每一次播种,都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