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600字初二作文日记:墨香里的青春絮语
一则关于阅读与成长的私人记录
日期:十月二十六日 星期四 天气:晴间多云,有微风
一、邂逅与摘抄的缘起
还记得初二刚开学,语文老师便布置了一项长期作业——坚持进行美文摘抄,并最终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起初,这对我而言更像是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我在《读者》、《青年文摘》以及各种散文集中机械地寻找着所谓“优美”的段落,草草地抄录在本子上,只为凑足字数。
然而,变化发生在一个安静的周末午后。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当看到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吃力地攀爬月台,只为给儿子买几只橘子的那段描写时,我的眼眶竟有些湿润。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极其认真地将其抄录下来。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摘抄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文字的搬运,更是与作者深刻情感的隔空对话。从那以后,我的摘抄本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集合,而开始记录我的每一次心动、每一次恍然、每一次被深深震撼的瞬间。龙应台的犀利、史铁生的沉郁、汪曾祺的淡泊……都化为了我笔下的涓涓细流。
二、从模仿到创作的飞跃
当摘抄积累到一定数量,老师开始引导我们进行仿写和创作。那篇600字的作文,便是最终的成果检验。我选择了一个关于“告别”的主题。我反复翻阅我的摘抄本,那些曾经打动我的句子在我脑中交织、碰撞。
我模仿了鲁迅的冷峻笔调来描绘离别的场景,借鉴了冰心的温婉来抒发内心的不舍,最后尝试用林清玄式的禅意来升华主题,理解告别亦是成长的开始。创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常常绞尽脑汁,为一个词的运用而反复斟酌。但当最终完成那篇融合了我所吸收的众多精华,又带有自己独特思考的作文时,那种从心底涌出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老师的肯定和同学们的赞赏,更是对我最大的鼓励。那篇作文,是我从阅读者迈向思考者和表达者的第一个坚实脚印。
三、沉淀与未来的期许
合上摘抄本,窗外已是夕阳西下。橘黄色的光芒透过窗棂,温柔地洒在斑驳的墨迹上。我深感,那本厚厚的摘抄本,以及那篇反复修改的600字作文,早已超越了作业的范畴。它们是我初二那年最宝贵的财富,是文学之美在我心中播下的种子。
这个过程教会我的,不仅是优美的词句和写作的技巧,更是一种静下心来品味生活、感知世界的能力。它让我学会了观察、思考和沉淀。如今,我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面对更加繁重的学业,我依然会时常拿出那本摘抄本,它是我灵感的源泉,也是我心灵的慰藉所。感谢那段与美文为伴的时光,它让我的青春,因墨香而更加丰盈和深邃。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愿继续用手中的笔,摘抄感动,书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