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散文日记

《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散文读后感日记

十月清秋的阅读札记

今日重读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恍若置身于康河柔波间的长篙轻舟,文字间流淌的不仅是剑桥学院的钟声与云彩,更是一种对自由与美的永恒朝圣。散文开篇那句"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如一把钥匙,瞬间启封了记忆的檀木匣子。

徐志摩笔下的康桥不是地理坐标,而是精神的乌托邦。他写"星光下的水声是私语,是密约",写"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这种将具象景物转化为情感符号的笔法,让我想起昨日路过母校湖畔时,忽然理解了什么叫做"情绪的经纬度"。散文中那些跳跃的意象——船篷上的雨声、拜伦潭的倒影、三一学院的红砖——竟与今日窗外交错的梧桐落叶产生奇妙的共鸣。

最触动我的莫过于他对"单独"的诠释:"你要发现你的朋友的'真',你得有与他单独的机会。你要发现你自己的真,你得给你自己一个单独的机会。"这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日记本——那些深夜独自写下的字句,何尝不是在建造属于自己的康桥?徐志摩用云彩作笺的抒情方式,教会我们如何将日常琐碎淬炼成诗。

散文中关于"知识种子"的段落令人警醒。他说康桥教会他"自我意识的觉醒",这让我对照检视自己的写作:是否太过追求辞藻而失了本真?日记里那些刻意雕琢的段落,或许更需要康河般的自然流淌。徐志摩把论文写作比作"概念的游戏",而真正的散文应当如他所说"像一朵野花似的自由生长"。

暮色渐浓时合上书页,突然明白这篇散文永恒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剑桥的导游册,更是灵魂的自省录。那些看似写景的句子——"伺候着河上的风光,这春来一天有一天的消息"——实则都在丈量内心与世界之间的距离。或许明日清晨,我也该去寻一处有流水的地方,学着像徐志摩那样,"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徐志摩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

徐志摩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2)

徐志摩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2)徐志摩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2)但你还得选你赏鉴的时辰。英国的天时与气候是走极端的。冬天是荒谬的坏,逢着连绵的雾盲天你一定不迟疑的甘愿进地狱本身去试试;春天(英国是几乎没有夏天的)是更荒谬的可爱,尤其是它那四五月问最渐缓最艳丽的黄昏,那才真是寸寸黄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