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日记:光影交织的散文诗
一、窗外的黄昏
五点三刻的夕阳斜斜地切过窗棂,把玻璃染成蜜糖色。书桌上一杯凉透的茉莉花茶,浮着两片不肯沉底的叶,像极了昨日未写完的句子。
1. 光的叙事
光线在墙上游走时带着毛茸茸的质感,让剥落的墙皮显出一种意外的温柔。忽然想起童年老宅里那面会呼吸的灰墙,每到雨季就渗出青苔的诗行。
二、抽屉里的断章
偶然翻到三年前的日记本,蓝色墨迹洇开成小小的湖泊。2019年4月7日那页写着:"玉兰花瓣砸在伞上的声音,比雨滴更沉重。"
2. 记忆的韵律
那些被时间揉皱的纸页,在指尖展开时发出类似蝉翼的脆响。某个被划掉的段落里,还蜷缩着那年盛夏没说完的蝉鸣。
三、夜风的私语
晚风掀起纱帘的刹那,带来楼下孩童追逐的笑声。忽然明白散文诗里说的"意境交融",原是这般——让嬉闹声裹着紫藤花香,在稿纸上撞出回响。
3. 情感的织体
钢笔突然在"永恒"这个词前犹豫起来。墨水滴落成逗号,而月光正把整个房间谱成五线谱,晾衣绳上的白衬衫是休止符。
四、尾声:散文诗的刻度
台灯亮起的瞬间,看见玻璃窗上映出的自己与夜色重叠。终于懂得所谓"情感凝练",不过是将满天的星斗,写成茶杯里晃动的碎光。
合上本子时,一枚银杏书签从扉页滑落。原来去年深秋夹进去的,不只是金色的叶子,还有整季风的形状。
文学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2)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注重将文学创作教学与训练相结合,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文体的写作为重点,阐明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感知、运思、行文的衔接和转换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为目的,注重实践,让学生掌握几种常用文学文体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技巧。 知识目标 学习绪论,要求掌握文学创作的基本规...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3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首先,它属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范畴,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表达技巧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课文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情感表达,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着相似之处,有助于学生产生共鸣。此外,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学科...
江南诗歌创作指导
下面以“江南”为载体,提供一条可操作的创作路径,帮助把日常的观察变成具有江南气息的诗句。一、江南诗歌的基本风格与观察原则 江南诗歌最核心的特质,是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景物并非冷冰的背景,而是情感的载体与表达的通道。水面起伏,风动柳梢,雨声敲打瓦片,往往把人物的心绪放大、显现。观察时可以把注意力...
2025年学历类自考文学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选项】A. 叙事性与抒情性结合 B. 散文与诗歌结合 【参考答案】B 【详细解析】汉赋以诗体形式铺陈叙事,句式长短错落,融合散文句法与诗歌韵律,如《两都赋》。选项A更符合小说或散文诗特征。【题干10】思想道德修养中,集体主义原则的核心要求是?【选项】A. 个人利益绝对服从集体 B. 个人与集体利益统一 【...
高二上学期教学计划语文合集
上完《中国古典诗歌散文》一书,上《中国古代小说》的部分篇 目。 全力复习必修(1—5)的所有内容,全力准备学业水平考试。 以教材为依托,基本完成高考一轮复习的大致内容。 二、课堂教学: 向 45 分钟要质量。 每节课保证讲课时间不超过 20 分钟,8 分钟的课堂练习,7 分钟 的学生讲解或者订正,将高考一轮复习...
文体写作实战试题及参考答案
A.诗歌B.散文C.小说D.戏剧 【答案】C 【解析】小说以讲故事为主要形式,通过人物和情节的叙述来展开故事。6.在撰写邮件时,正式邮件的称谓通常使用()(2分)A.亲爱的朋友B.你好C.尊敬的XXD.老朋友 【答案】C 【解析】正式邮件的称谓应体现出尊重和正式性,通常使用“尊敬的XX”。7.下列句子中,存在语病...
九年级上册作文第六单元改写四大名著合集
首先,基本上不改原作内容,只改变表达 形式;既要体现原作精神,又可对原作酌情 改动。 其次,根据改写要求,确定改写思路。有 时要完全忠实原文,比如把文言文改写成白 话文;有时可以增加新的内容,这就与扩写 结合在一起了,比如把一首叙事诗改写成叙 事散文。 【例文引路】 木兰归故里 ——《木兰诗》改写 胜利了...
美育基础考试试题与答案汇总
【解析】雕塑艺术是以立体造型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形式。8.书法艺术的基本要求是()(1分)A.字形美观B.笔画流畅C.结构合理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书法艺术要求字形美观、笔画流畅、结构合理。9.戏剧艺术的基本要素包括()(1分)A.演员、舞台、剧本B.音乐、舞蹈、绘画C.诗歌、散文、小说D.电影、电视、...
语文9年级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是语文九年级上册第 11 课,它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被贬滁州时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乐”为主线,贯穿全文,描绘了滁州山水的秀丽景色和百姓游乐的祥和景象,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文章语言优美,骈散结合,节奏明快,富有音乐美,是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