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以余秋雨文化苦旅选进教材的文章为中心写一篇关于文化探索的日记

在《文化苦旅》的足迹中寻找文明的光

2023年11月15日 阴转晴

一、开卷时的震颤

清晨重读余秋雨先生《道士塔》一章,那些被斯坦因运走的敦煌文物仿佛在纸页间哭泣。教材将这篇选入高中语文,真是明智之举——当"敦煌的伤口"通过细腻的文字渗入年轻一代的血液,文化自觉便有了生长的土壤。

1. 文字里的历史重量

先生描写王圆箓用石灰刷白壁画时,我的钢笔在日记本上狠狠顿出了墨点。这种痛感与教材里《都江堰》中"水流的智慧"形成奇妙呼应,让我突然理解教材编纂者的深意:文明的传承需要痛感与荣耀并存的教育。

二、课堂外的延伸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文化苦旅·莫高窟》

放学后特意去了市博物馆,在青铜器展柜前蹲到闭馆。那些饕餮纹饰突然与课本里《阳关雪》描述的"青铜器上的眼睛"重叠,原来教材选编的不仅是文章,更是一把打开文化基因的钥匙。

2. 在当代寻找古老回声

路过新建的仿古商业街时,想起《江南小镇》里"假古董比真古董更真"的讽刺。这让我在日记本上画了个巨大的问号:当我们把《信客》编入教材时,是否也在教育中保留了那份对质朴的敬畏?

三、深夜的顿悟

台灯下重读教材附录的《风雨天一阁》,突然发现范钦藏书楼的影子,竟投射在小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玻璃幕墙上。余秋雨笔下"文化的苦"与"旅的甜",原来早已通过教材的桥梁,化作我们这代人精神家园的砖瓦。

合上日记本时,窗外的银杏叶正落在摊开的《文化苦旅》扉页上——那些被选入教材的文字,终究会生长成我们骨骼里的文化年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余秋雨将他的书集命名为“文化苦旅...

余秋雨将他的书集命名为“文化苦旅”,周作人将他的书房取名曰“苦雨斋”“苦茶斋”。生活中苦味的食品也不少,有黄莲、杏仁、莲心、苦瓜,还有苦咖啡。庄周说,不顺其自然就是苦,有为就是苦,无为才能清静而安乐;释迦牟尼说,生老病死都是苦,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读后感

余秋雨《文化苦旅》语言的诗化现象比其它作家的美文表现的更 为突出,比如《江南小镇》这篇文章中的语言就显得那么的富有诗意,异常是文章中引用了一些楹联,例如“浅诸波光云影, 小桥流水江村”等;还有在《洞庭一角》中多次引用古代诗句,更添加了文章的那种诗韵味儿。另外在《庙宇》中作者详细叙 述了“胖和尚”与...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书笔记(精选5篇)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书笔记1 如果梦想是云朵,那么书籍一定是云朵身后的蓝天,让云朵可以歇息;如果梦想是大厦,那么书籍一定是大厦的根基,让大厦巍然屹立;如果梦想是航船,那么书籍一定是航船的船舵,让航船到达彼岸。我愿圆梦路上飘满书香,然后一路高歌,走进梦想。“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书中自有一方世界,...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500字(精选25篇)

第一次明白余秋雨这个人时,我才仅有一年级,偶尔在《语文新天地》上见过他的名字。而此刻,我则在《行者无疆》、《文化苦旅》中,细细地品味他的文章……《文化苦旅》诉说着一个个中国古文化,外国礼貌的盛兴、衰落。余秋雨将它们讲述地栩栩如生,他游历四方,将所有的感悟都写了下来,便有了此书。书中的“苦...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6篇)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1看此书时,一直感觉像有块砖压在心头,直叫人喘不过气来。先生笔下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总是与历史社会和人生意义等因素交融在一起,在感慨先生深厚文笔功底的同时,更为先生诉诸笔端的文化感悟所折服,无端的感动,心甘情愿地将自己淹没在文化的海洋里窒息,却又不能自拔。试问,这种文化是...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通用6篇)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通用6篇)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1 生态文明!人们走过了多少文化的弯路,终于灰头土脸、青头紫脸地重新抱住了它。山河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文化的生存底线。只有在山河中找寻人生的路,才能用短暂的生命贴一贴这文化的嶙峋一角。一代又一代的君主帝王争夺这河山,争得头破血流,...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800字(通用5篇)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写的一本从古代跨越现代的长篇小说。书虽是以散文的形式,写的十分轻松 潇洒,但仔细一读,却发现是对历史的批判、嘲笑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中华民族 的土地上,用他独特的观察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历史。 读着余秋雨写的文章,我才发现,自己虽然是一个内心坚强的人,但读...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读后感10篇

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展现给我们那一处处古迹背后的辛酸和沉痛以唤醒我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让铭记我们历史的教训! 《文化苦旅》这本书在告诉我们中国古代历史的同时,告诉了我们更深一层的道理。 跟随作者走到书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推引,走上前去——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

余秋雨文化苦旅篇目

余秋雨文化苦旅篇目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篇目 1道士塔 2莫高窟 3阳关雪 4沙原隐泉 5柳侯祠 6白莲洞 7都江堰 8三峡 9洞庭一角 10庐山 11贵池傩 12青云谱随想 13白发苏州 14江南小镇 15寂寞天柱山 16风雨天一阁 17西湖梦 18狼山脚下 19上海人 20五城记 21牌坊 22庙宇 23夜航船 24吴江船 25信客 26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