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仕英散文《春风》有感
三月二十日 晴
清晨推开窗,恰好读到杨仕英先生的散文《春风》,那细腻温润的文字,仿佛与窗外新绿的柳枝一同拂过心头。先生笔下"春风似剪刀"的比喻,此刻在晨光中具象成无数跃动的光斑,让我忍不住提笔记录这被文字点亮的春日。
文字里的春风图景
杨仕英先生用"青丝般的雨脚"描写春雨,让我想起昨日巷口卖花阿婆竹篮里沾露的茉莉。散文中"泥土苏醒的叹息",恰是此刻小区草坪上蚯蚓拱动的痕迹。最妙的是那句"春风总爱翻检往事",我忽然理解为何书柜里的旧相册总在春天被母亲取出晾晒。
特别摘抄:"这风从唐诗的平仄里吹来,带着'吹面不寒'的体贴,又裹着'春风又绿'的霸道,把整个江南都揉进湿润的期待里。"
现实与文字的互文
午后特意带着散文集去公园验证。杨先生写的"春风在湖面练习草书",此刻正被一群野鸭的蹼掌演绎;文中"被风梳透的蒲公英",正在儿童吹散的白色绒毛里重现。最惊奇的是,文中提到的"带着青梅酒香的穿堂风",竟与小区门口新开果酿铺的气息重合。
春风的启示
重读结尾处"春风是永不封缄的信使",突然明白先生为何选择散文体裁——只有这般自由的文体,才能像春风般穿梭于物象与心象之间。这让我想起昨日邻居家孩子放的风筝,那根看似束缚的线,反而成就了与云朵的对话。或许散文的结构亦如是?
暮色渐浓时,发现窗台上多了片樱花瓣,想必是春风读过我的读书笔记后,悄悄留下的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