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外婆的蓝印花布

外婆的蓝印花布

清晨整理旧物时,一只朴素的樟木箱子角落,一方折叠齐整的蓝印花布静静地躺在那里。我小心翼翼地展开它,那股熟悉的、混合着樟脑与阳光的味道瞬间弥漫开来,蓝白相间的图案,仿佛是一首凝固了时光的古老诗篇,将我带回到遥远的童年,带回到外婆的身边。

一、吱呀作响的织机声

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那座临河的老屋里度过的。记忆里,总伴随着一种单调却无比安详的“吱呀”声。那是外婆的织机在歌唱。外婆是镇上最后几个还会手工染制蓝印花布的人之一。她的作坊,就是屋后那个洒满阳光的小院。

我总爱蹲在一旁,看外婆如何用她那布满老茧却异常灵巧的手,完成一道道神奇的工序。她先将洁白的棉布浸泡在石灰和豆粉制成的防染浆里,然后用各种自制的镂花版模,蘸上浆料,一下下地印在布上。图案多是寓意吉祥的喜鹊登梅、凤穿牡丹,或是简单的百结纹。待浆料干透,便将布投入巨大的靛蓝染缸之中反复浸染。那口染缸,像一口深邃的魔法泉,白布在其中一次次沉浮,每一次提出,颜色便深一分,直至呈现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蓝。

最后一道工序最为奇妙。染好的布经晾晒后,外婆会刮去上面的防染浆,被浆料遮盖的部分便露出了布原本的白色,蓝底白花,对比鲜明,清新素雅。整个过程,外婆总是那么专注,眼神里有一种近乎虔诚的光。她说:“布是有生命的,你用心对待它,它就会用最美的样子回报你。”那时我不懂,只觉得那蓝,真好看。

二>藏在图案里的故事

外婆的蓝印花布,不仅仅是布,更是她讲述故事的方式。夏夜的院子里,蚊香袅袅,我们躺在竹榻上,望着满天繁星。外婆会指着晾在竹竿上的布,一块一块地告诉我上面的故事。

“瞧那块,”她摇着蒲扇,慢悠悠地说,“上面是‘鱼戏莲叶间’,鱼啊,代表年年有余,莲藕呢,寓意佳偶天成,多子多福。”她又指另一块,“那是‘松鼠葡萄’,松鼠机灵,葡萄一串串,是希望日子过得红火富足,硕果累累。”

她还会给我看准备给我做新裙子的布,上面是活泼的蝴蝶图案。“蝴蝶蝴蝶,福气迭迭,我的囡囡,以后肯定有福气。”她笑着,眼角的皱纹像极了菊花的花瓣。每一方蓝印花布,都承载着她最朴素、最真挚的祝愿。她将美好的期盼,一针一线地缝进我的衣裙里,也将这些古老的文化密码,印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我盖着蓝印花布做的小被子,觉得梦都格外香甜,仿佛真的有喜鹊和蝴蝶在梦里飞舞。

三、逐渐远去的“蓝”

后来,我长大了,离开了小镇,去远方求学、工作。城市的霓虹五彩斑斓,时尚潮流瞬息万变,衣柜里充满了各种材质的华服,却唯独少了那一抹沉静而温暖的蓝。

偶尔打电话回家,母亲会说起,镇上的染坊早已关闭,那口巨大的染缸也不知所踪。机器印花批量生产的图案精美又便宜,没什么人再愿意费时费力地去手工制作蓝印花布了。外婆的眼睛不再那么好,手也会微微颤抖,织机早已停了声响,那“吱呀吱呀”的歌唱,沉默了许多年。

我曾劝外婆歇歇,她只是摇摇头,摩挲着手中的布,轻声说:“总得有人记得啊,这东西,虽然老土,但丢掉了,就真的没了。”她的身影在夕阳下显得有些单薄,守着她那即将失传的手艺,像守着一段即将逝去的时光。

四、手中的传承

直到今天,我重新捧起这方布。它边缘有些磨损,蓝色也因岁月洗涤微微泛白,但那份质朴的美,却历经时光而愈发醇厚。我忽然明白了外婆的坚守。这不仅仅是一块布,它是一种情感的纽带,一种文化的根脉,是外婆用她一生的时光,为我书写的一本无字之书。

我将这方蓝印花布仔细地清洗、熨平,没有将它再次锁进箱底,而是将它装裱起来,挂在了我城市公寓的书房里。那深邃的蓝与纯洁的白,在现代简约的装修风格中,非但不显突兀,反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有温度的存在。它静静地提醒着我,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我更计划着,下次回家,要用手机完整记录下外婆制作蓝印花布的过程,听她讲述每一个图案背后的故事。或许,我永远无法像外婆那样染出那么美的蓝色,但我至少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我的记录,“看见”这种美,知道曾经有人,如此用心地创造过、守护过这样的美好。

窗外城市的灯火璀璨,我书房这一方静谧的蓝,仿佛外婆慈祥的目光,穿越了时空,温柔地笼罩着我。这抹蓝,是故乡的天空,是记忆的河水的颜色,是外婆对我、对生活最深沉的爱与祝福。它永远不会褪色。

外婆的蓝印花布作文字少的

外婆的蓝印花布作文字少的 那是一个褪了色的蓝印花布钱包,躺在长椅上,像一片被遗落的枯叶。我冲进社区广场时,广场舞的音乐正震耳欲聋,可我的耳中却只剩下心跳的轰鸣。钱包上绣着几朵暗淡的牡丹,花瓣的轮廓已经模糊不清。外婆说是用她的陪嫁被面改制的,那块布料伴随了她大半辈子,见证过她年轻时的笑靥,也经历过岁月的磋磨。我弯...

关于团结协作为题的作文

壁画颜料在社区白墙上蔓延伸展。穿褪色袍子的老额吉攥着刷子,大学生掌心托着调色盘,靛蓝与赭石在夕阳里交融成第三色。颜料滴进塑料桶的咕咚声里,有人说起戍边爷爷的汉话带着蒙语尾音,有人翻出手机里江南外婆的蓝印花布。画中并辔的牧人与耕夫,蹄印和犁沟最终缠成了同一道车辙。烈士碑的石头沁着凉意。指尖...

三年级传统节日七夕节作文

案头立着个泥塑的织女像,穿着蓝印花布的衣裳,眉眼弯弯的。外婆点燃三炷香,青烟袅袅升起时,她拉着我和表妹跪拜:"求织女娘娘赐巧艺,教孩子们心灵手巧。"表妹突然指着窗外惊呼:"快看!喜鹊飞过去了!"果然,三两只喜鹊掠过屋顶,翅膀在阳光里闪成银白色。外婆说这是喜鹊忙着去搭鹊桥呢,今晚牛郎织女就要在...

记忆里的芬芳作文外婆

记忆里的芬芳作文外婆 篇1 记忆里的芬芳作文外婆 晨光初透时,院角的桂树便抖落一身露珠,枝叶间藏着的金黄花瓣仿佛揉碎了星辰。我倚在竹篱旁,看外婆穿着靛蓝布衫,踮脚采摘枝头的桂花。她枯瘦的手指轻捻花蕊,惊起细小的水珠,在微风中荡开涟漪般的香痕。那芬芳不浓不烈,却似月光浸透的溪水,悄然漫过心田,...

8个字中秋祝福

3.晋商大院的八仙桌摆在庭院中,太师椅的雕花扶手上搭着新浆洗的蓝印花布。当"阖家团圆享天伦"的红烛点燃时,雕花窗棂在砖墙上投下菱花纹路。福州三坊七巷的孩童提着鱼形灯,奔跑间光影流转如同星河,"年年有余岁岁安"的念诵声惊醒了花架上打盹的狸猫。4.北京老茶楼的玻璃窗折射着霓虹灯光,青花瓷盘里桂花糕...

你我的家在哪里主题的作文则

篇1 你我的家在哪里主题的作文则 青石板巷的尽头飘来新麦饼的焦香,河水在桥墩下打着旋儿,将几片柳叶卷成碧绿的小舟。邻家阿婆踮着脚晾晒蓝印花布,布匹在风里舒展成一片片流动的湖泊。这便是刻在我骨血里的风景——不是地图上某个墨点,而是晨起时窗棂外浮动的薄雾,灶膛里跳跃的火舌舔舐陶瓮的微响。幼时...

妆点的含义

深褐色的柜门有些变形,她却翻出压箱底的蓝印花布,裁成门帘似的一片,用铜钉在柜沿固定。“这样开柜子时,布角会轻轻晃,像不像小时候你外婆家的竹帘?”她说话时,阳光正透过纱帘落在布面上,蓝白相间的缠枝莲纹泛着暖光。那一刻我突然懂了,妆点不是掩盖残缺,而是让岁月的痕迹更有温度。就像奶奶总在破...

焦渴是词语吗

就像我们说“妈妈”,它不只是两个字,是她喊你名字时的语气,是她端来热饭时的背影;说“故乡”,它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地名,是村口的老槐树,是奶奶晒在绳子上的蓝印花布。所以“焦渴是词语吗?”——答案是,它当然可以是词语,但它更是我们活着的证据。是我们在某个炎热的午后,喉咙干得发疼时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