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文摘抄:雨日闲思日记
壬寅年六月初三 微雨沾衣时
晨起推窗,见天际云絮低垂,似墨砚倾翻于宣纸,渐洇出青灰色纹络。檐角珠露悬而未坠,倏尔有凉风穿堂过,携来泥土与青草糅合的湿润气息。执素瓷杯啜饮春茶,白雾袅袅攀上窗棂,与窗外雨丝交织成朦胧纱幔,恍若隔世。
巳时·檐下听雨
雨珠渐密,敲在黛瓦上溅起细碎清音。忽忆及《小窗幽记》中"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之句,遂展卷临帖。墨香与雨气缠绵,笔锋游走间竟似有天然韵律。想起去岁在江南古镇,见白发老妪坐于斑驳木门前缝补青布衫,针脚细密如雨丝,那时檐外正飘着同样绵密的雨,她抬眼时眸光温润如水,道:"这雨啊,下得人心里头清净。"如今思之,方知这便是中华美文中常言的"人间至味是清欢"。
午後·书斋拾遗
翻检旧籍,纸页间滑落乾枯桂花。去年秋日夹入《陶庵梦忆》的淡黄花瓣,竟将书香染出三分甜意。读至张岱"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之句,窗外雨声恰渐疏落,云隙忽漏天光,斜照在青石板上跃动如银鲤。此刻顿悟古人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自然万物本就是最精妙的文章,而我们不过是在沧桑岁月里摘抄那些被遗落的珠玉。
"观雨者可见天地心,听雨者能闻古今语。"这大约便是中华美文最动人的所在:它从不拘于辞藻堆砌,而是教人在烟火人间里窥见永恒的诗意。如同此刻檐角汇聚的雨滴,终将落入大地怀抱,却在坠落瞬间折射出万千光华。
暮色·掌灯续墨
雨止时暮色已染透窗纸,点燃宣德炉里存着的柏子香,看烟迹如游龙盘绕而上。忽然记起儿时祖母在雨後教诵《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那时不解其意,只觉得音韵琅琅。而今在异乡雨日反复吟咏,方知这平仄里藏着千年山河的呼吸。遂提笔蘸墨,在笺上写下:「天地为书卷,风雨是吟哦。平生多少事,皆作摘抄过。」
掩卷时见新月如钩,已悬于洗碧的夜空。雨後万物澄明,仿佛整个宇宙都成了可供摘抄的华章。忽然明了:所谓中华美文摘抄,原不是简单的誊录,而是将生命浸润在文化长河里,打捞那些照亮过无数灵魂的星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