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好句好段散文:晨光中的思绪絮语

好句好段散文:晨光中的思绪絮语

清晨的微光

推开窗时,天边刚泛起蟹壳青,晨雾像被谁撕碎的棉絮,一缕缕挂在梧桐枝头。昨夜的露水还凝在月季花瓣上,将坠未坠的模样,恰似我半醒的梦。

光影的呢喃

阳光穿过百叶窗的缝隙,在旧书桌上烙下金色的琴键。尘埃在光柱里起舞,让我想起《枕草子》里"春晨最美"的句子——原来千年前的文人,也这般贪恋晨光的馈赠。砚台里宿墨未干,钢笔斜插在陶瓷笔筒中,像支等待演奏的竖笛。

文字的呼吸

翻开牛皮封面的笔记本,纸张散发出淡淡的檀香。突然记起汪曾祺写栀子花:"香得掸都掸不开",此刻的晨风却温柔得多,带着楼下早餐铺蒸笼里的水汽,把文字都熏得柔软起来。写至"梧桐更兼细雨"时,恰好有麻雀啄食的声响从檐角跌落,竟与平仄暗合。

生活的韵脚

母亲在厨房煮粥的动静像首三拍子圆舞曲,米香混着腌脆瓜的清爽飘进来。忽然明白苏轼为何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最动人的好句好段,原就藏在淘米水里、叠在被角的阳光中。窗台上的多肉植物又冒出新芽,肥厚的叶片蓄满晨露,像翡翠碗盛着星星。

时光的留白

合上日记本时,日影已爬上第三块地砖。楼下的银杏开始飘落今年的第一片黄叶,打着旋儿停在自行车筐里。忽然想起张晓风的散文:"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墨迹在纸上慢慢凝固,成为时光的琥珀。

晨光终会变成夕照,但文字让某个瞬间永远停驻。就像此刻,在好句好段编织的散文世界里,连麻雀啄食的声响,都成了永恒的诗眼。

周作人散文在家常絮语中,重谈文史,描慕风物 细究人情物理

第二:在讽刺军阀暴政的文章中,他所借鉴的是日本现代散文家户川秋骨的“幽默与讽刺”的写法,让被讽刺的人看了不舒服,却又挑不出刺儿来。属于非常含蓄的写法。因而他自己把这种讽刺的辛辣感比喻为芥末而不是辣椒,也就是说他的文笔称不上是鲁迅那样的“匕首”和“投枪”,但却显示了他人道主义者的正义感。一般情况下周作人都是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