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深夜独白: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深夜独白: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十月廿三 雨

窗外的雨滴答敲打着玻璃,像极了内心深处那些挥之不去的叩问。台灯晕开一圈暖黄,却照不透所有角落的幽微。这样的夜晚,总叫人无端想起《世说新语》里那句“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此刻读来,竟字字砸在心坎上。

白日的喧嚣褪去,剩下一个赤裸裸的自己,对坐着,审视着。这些年,似乎总在扮演各种角色——温驯的女儿、得体的职员、体贴的伴侣、可靠的朋友。每一个“我”都看似真实,却又像套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戏服。面具戴得太久,偶尔照镜子,竟会恍惚:哪个才是本来的我?那个会因为一朵花开而雀跃的我,那个在深夜被莫名焦虑吞噬的我,那个渴望被认可又厌恶迎合的我,还是那个其实很脆弱却要强装坚强的我?

周旋

这真是一场耗时费力的周旋。与社会规训周旋,与原生烙印周旋,与内心欲望周旋,也与他人期待周旋。我们被各种力量拉扯,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能让所有“我”和平共处的支点。记得有一次,为了一个项目,连续加班数周,对客户赔尽笑脸,对同事压抑烦躁。深夜回到家,瘫在沙发上,感觉灵魂都被掏空了。那一刻,强烈的陌生感袭来:这个疲惫不堪、情绪枯竭的人,是我吗?我为何在此地,做着这些事?那个曾经梦想背着画板走天涯的女孩,又被我遗弃在了生命坐标的哪一处?

这场内在的博弈,无声却激烈。它发生在每一次妥协之前,每一次委屈求全之后,发生在每一个微小的选择里——是直言不讳还是沉默附和?是坚持所爱还是随波逐流?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对“自我”的再定义。

宁作我

然而,周旋久了,终会疲倦。伪装需要能量,而做自己,才是最节能的生活方式。不是任性妄为,而是清晰地知道:我是谁,我爱什么,我厌恶什么,我信仰什么,我的边界在哪里。

“宁作我”,是一种抉择,更是一种勇气。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并与之和解。是开始欣赏那份或许不够圆滑的棱角,因为那是独特的印记。是开始倾听内心微弱却固执的声音,而不是外界震耳欲聋的掌声。是开始为自己而活,而不是活成别人眼中的标本。

这个过程,如同深夜的雨,洗刷掉白日的尘埃,让事物的轮廓重新清晰。我开始重拾那些曾因“没用”而放弃的爱好,在画布上涂抹毫无意义的色彩,只为愉悦自己。我开始练习说“不”,守护自己的时间和情绪。我开始接纳自己的敏感与内向,不再强迫自己融入喧闹。我发现,当我不再费力地试图成为“某个谁”,我反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与平静。

夜更深了,雨还未停。但我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我或许依然需要走入人群,需要扮演一些角色。但不同的是,内核里那个“我”变得更加坚定。这场与自己的周旋并未结束,或许将伴随一生,但我已不再迷茫焦虑。因为最终答案,早已写在千年前——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这,便是最深切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