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优美散文1000字左右的秋日沉思
十月十五日 晴
清晨推窗,忽见院中银杏已染金黄,方才惊觉秋意已深。今日得闲,遂将近日摘抄的千字散文与心绪整理成篇。
《故都的秋》摘抄片段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每每读至郁达夫先生这段文字,总忍不住闭目想象那铺满落蕊的北平胡同。昨日特意早起,踩着露水去公园寻觅这般意境,虽南方的秋不如北方分明,但蹲下身细看时,确能见着桂花瓣似的落蕊,悄悄藏在草叶间,仿佛怕惊扰了秋的梦境。
午后札记
重读朱自清先生《背影》时,钢笔在稿纸上洇开墨痕:“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忽然想起父亲上月送来新摘的柚子,站在校门口搓着手说“今年霜打得早,果子甜”的模样。散文字字珠玑,原是因为藏着人间至情。
暮色随想
黄昏时抄毕冰心《寄小读者》选段:“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窗外晚霞恰将云朵染成绯色,忽然明白所谓优美散文,不过是把星光装进文字里,让后来者能在黑夜中借光前行。这一千字的摘抄过程,竟像在时间的长河里拾取珍珠,每颗都映照着不同的天地。
今日所抄所见,忽然解了日前老师说的“散文贵真”之意。那些动人的文字,从来不是雕琢出来的华丽辞藻,而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清泉。秋蝉渐悄,而文字永恒,这大概就是摘抄最美的意义——让瞬间的感动,获得恒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