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散文好段摘抄:秋日午后的一缕阳光与思绪

散文好段摘抄:秋日午后的一缕阳光与思绪

一、窗外的秋意

午后三时,阳光斜斜地穿过老槐树的枝叶,在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合上那本泛黄的散文集,忽然想起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里那句:"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此刻虽无月色,但秋阳的温柔却同样令人沉醉。

梧桐叶开始泛黄,偶尔有几片挣脱枝头,像疲倦的蝴蝶般打着旋儿落下。远处传来卖桂花糕的吆喝声,带着糖渍的甜香飘进窗棂。这让我想起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里描写市井烟火气的段落:"小贩的叫声是活的,会转弯,会爬高,会钻缝。"

二、书页间的时光

翻开摘抄本,那些用蓝墨水誊写的段落突然鲜活起来。余光中《听听那冷雨》的句子在耳边响起:"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此刻虽无雨,但秋风掠过晾衣绳的颤动,竟也带着相似的韵律。

特别收录:经典散文三则

  • 郁达夫《故都的秋》:"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
  •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单独是一个耐寻味的现象..."
  • 张晓风《春之怀古》:"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

三、砚台边的随想

磨墨时忽然顿悟,好的散文正如这砚中墨汁,需经历千万次研磨才能成就醇厚。想起季羡林先生在《清塘荷韵》中的观察:"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

暮色渐浓时,我把今日所思记在宣纸笺上。这让我联想起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的结尾:"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此刻虽只我一人,却因这些文字与古今贤者神交,倒也不觉寂寞了。

后记:散文之美,在于它既是生活的放大镜,又是心灵的显微镜。当我们摘抄那些触动心弦的段落时,实际上是在收集散落在时光里的珍珠,用文字的金线将其串成属于自己的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