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忆夏:重读散文《秋》夏有感
十月十七日 晴
晨起推窗,忽见银杏叶已染作金黄,在微凉的风中簌簌摇曳。书案上那本摊开的散文集恰好停留在《秋》夏篇,墨香与桂香交织,竟叫人恍惚——这究竟是秋还是夏?
初读散文《秋》夏时,正值盛夏。作者以秋笔写夏景,说"蝉鸣是夏天的落叶,一声声坠在烫金的日光里"。那时只觉此喻精妙,却未能深谙其间况味。而今立在真正的秋日里重读,字句间竟涌出别样的温度。那些描写夏日炎炎的段落,此刻读来像煨在火炉边的红薯,散发着过时的、却愈发甜糯的香气。
时空交错的叙事
散文《秋》夏最动人处,在于打破了线性时间的囚笼。作者在八月酷暑中写道:"我仿佛已看见稻浪涌向天边,风里带着镰刀的银光。"这种预支秋光的笔法,如今在我这个真正的秋日读者眼中,成了双重的预言——既预言了自然时令的秋,也预言了此刻我站在秋里回望夏的心境。
文中那个赤脚跑过青石板路的少年,裤管沾着冰棍滴落的糖渍,却仰头望着云絮说"像裂开的棉袄里绽出的旧棉花"。这般用秋冬季意象勾勒盛夏的写法,让文字获得了奇异的张力。就像此刻我握着的温热的瓷杯,杯中是今秋新焙的菊花茶,但舌尖尝到的,分明是去岁封存在蜜罐里的夏日余甘。
物候的隐喻
最妙的是散文《秋》夏里关于凤凰花的描写。作者说盛夏的凤凰花"红得像是要在枝头自焚",而随后笔锋一转:"但谁都知道,它是在为秋天的灰烬预备一场最绚烂的葬礼。"当时只道是寻常,而今在落满梧桐叶的庭院里重读,忽然心悸——原来那场焚烧了整个夏天的烈火,早就在散文《秋》夏的字里行间埋下了伏笔。
午后阳光斜照进窗,恰好落在那本摊开的书页上。光斑在"秋蝉嘶哑的尾音拖长了夏日最后的裙裾"这句上跳动,恍然惊觉此刻窗外的秋蝉正在应和着文字鸣叫。时间在文本与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虹桥,而散文《秋》夏正是桥墩上最坚实的那块砖石。
永恒的轮回
合上书页时,一片银杏叶恰好飘落至扉页。它金黄的叶脉与墨印的"秋"字叠在一起,构成一个绝妙的注脚。散文《秋》夏最终告诉我们:季节从不真正消亡,它们只是彼此包裹、相互转化,如同俄罗斯套娃般嵌套在永恒循环的时序里。
暮色渐浓时,我在这篇日记的末尾画下一片梧桐叶和一瓣凤凰花。当来年夏天凤凰花再次焚烧天际时,或许会有另一个读者,在某个秋凉如水的夜晚,同时打开散文《秋》夏和这篇日记。那时文字将再次穿越季节,完成又一场轮回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