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母爱冰心散文原文》的雨夜独思
一、雨声与书页
今夜,窗外又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雨点敲打着玻璃,发出清脆而孤独的声响。我独坐灯下,书桌上摊开的,正是那本早已泛黄的《冰心散文集》。手指摩挲着书页,又一次翻到了那篇我几乎能背诵的《寄小读者·通讯十》——那被我们一代代人简称为“母爱冰心散文原文”的文字瑰宝。
冰心先生写道:“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每次读到这里,鼻尖总会忍不住一酸。窗外的雨,仿佛瞬间化为了她笔下那“心中的雨点”,而我,也仿佛成了那朵需要荫蔽的红莲。
二、记忆的潮水
合上书,闭上眼,记忆的潮水伴随着雨声汹涌而来。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了无数个类似今晚的雨夜。小时候怕打雷,每至雷声轰鸣,我总会尖叫着钻入母亲的被窝。她从不嫌我扰她清梦,总是用温暖的手臂环住我,轻声哼着不成调的摇篮曲。她的怀抱,就是我最坚实的“荷叶”,为我隔绝了全世界的风雨与恐惧。
这岂不正是冰心先生在原文中所歌颂的、那最纯粹无私的母爱吗?她文字里的母亲形象,与天下千千万万的母亲身影重叠在一起,构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我的母亲虽不识字,从未读过冰心的散文,但她却用一生的行动,身体力行地诠释着这篇“原文”的全部精髓。
她的“不惊人之爱”
冰心说:“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我的母亲亦是如此。她的爱藏在一日三餐的热气里,藏在深夜为我掖好的被角里,藏在我远行时塞得满满的行李箱里,甚至藏在那些我觉得“啰嗦”的叮咛里。这种爱,平淡到几乎被忽略,像空气一样自然,也像空气一样重要,一旦缺失,生命便会窒息。重读原文,我才惊觉,自己一直生活在这样一篇伟大的“散文”里,而母亲,就是那位沉默的书写者。
三、成为“荷叶”的期盼
雨渐渐小了。我的思绪也从回忆飘向未来。冰心先生因母爱而懂得了如何去爱世界。而我,在母亲与这篇经典原文的滋养下,也逐渐明白了爱的真谛与责任。终有一天,我的母亲会老去,她会变成需要荫蔽的“红莲”,而我希望到那时,我能成长为她的“荷叶”。
这篇短短的“母爱冰心散文原文”,早已超越了文字的范畴,它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每个人心中最柔软、最强大的情感力量。它提醒着我们,勿忘来时路,勿忘那份深恩。
夜已深,雨已停。我郑重地合上书页,心中充满了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谨以此文此夜,致敬冰心先生,更致敬天下所有用生命书写“母爱”这篇不朽散文的母亲们。